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水灾泛滥,大禹吸取鲧治水用“堵”的失败教训,改为“疏导”,最终战胜了洪水。大禹治水的故事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记忆,被人们世代传颂,但我们的政府管理者却常常与大禹治水的精神背道而驰。
一块“铁皮”最贵能值多少钱?上海车牌管理部门2月份给出的答案是:83300元。8万多元钱在其他地方可以买到一辆还不错的私家车,而在上海却只能拍下一个小小的车牌。
自去年6月以来,上海车牌价格已连续上涨8个月。今年1月份突破7万元大关已令人惊叹,2月更是直接破“8” ,被坊间戏称为奢侈品 “新贵”。上海车牌早有史上“最贵铁皮”之称,近期的跳跃式上涨上演了一出“疯狂的铁皮”大戏,再度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尽管上海市有关部门表态,将研究新举措,坚决抑制车牌价格过快过高上涨。但人们不由担心,这会不会和居高不下的房价一样,越治理越高?
当然,车牌价格越来越贵,与供需关系有关。有人说,上海人目前对汽车的刚需,是多年抑制后的喷发。当“铁皮”变成“牌照”,“铁皮”就不再是“铁皮”,当牌照变成资源,牌照也不再只是牌照,市场供需关系也被扭曲,人们对这块“最贵铁皮”的追求就会永无止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内城市治堵的无奈,迫使人们反思“以限为主”的治堵思路是否会是缘木求鱼。
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经接近亿辆,还在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与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的矛盾日益严重,各地纷纷出台限制新增机动车总量,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其中就有以上海为代表的汽车牌照拍卖制度,和以北京为代表的摇号制度。
但这种从源头上限制购买的行政管制手段不仅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违反市场经济的原则,劳民伤财,而且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一是拍牌过程不易控制,有空子可钻。上海车牌拍卖从1994年问世以来,车牌的价格从最初的几百元一路飙升,达到而今的8万多元。近20年来,上海有关部门也不断修订出台车牌拍卖政策和市场管理措施。但为什么车牌价格居高不下?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投机炒作者不断地在钻空子。如对参拍人员缺乏限制,为部分非实际需求者的投机炒作提供了机会,群拍、软件代拍等大量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存在,都充分暴露出拍卖环节存在的漏洞。 二是拍下或者摇中的牌照未能有效应用,在北京出现摇中的牌照被转给中介公司的现象。
三是政府控制牌照总额,牌照日益变成稀缺资源,容易造成 “权力寻租”滋生腐败。上海每年拍牌得的上亿元钱款去向如何,一直是被社会诟病的问题;无独有偶,去年年底已曝出北京市交管局局长涉嫌利用职务之便,在购车摇号工作中徇私舞弊。
而政府管控所期望的目标却并未实现,治堵的收效甚微,城市交通拥堵依旧,环境污染之严重更是被人们自嘲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
殊不知,限购的治堵思路实际上就是“以堵治堵”,事实证明,“堵”昔日堵不住滔滔洪水,今日也堵不住滚滚车流。
在中国,小汽车千人保有量仍然很低,“有车有房”仍然是很多人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因为城市规划不到位,就限制更多的人拥有汽车的美好愿望。
因此,在现阶段城市规划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以适应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治堵的办法还得靠大禹的“疏导”。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经济手段和杠杆调节私家车的出行比例。让老百姓根据自己的需求拥有车辆,在汽车的使用环节因势利导。用更多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出行方式,吸引车主自愿降低私家车使用频率,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