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会有人认为这又是一款现代效仿偶像车型得来的产品;不过请不要误会,这里所说的偶像实际上是i30本身已经被现代树立成了标杆性的车型产品,肩负起树立市场和品牌形象的重任。按照来自现代的设计师在产品介绍词里所讲,i30这个名字中的首字母代表着 intelligence(智慧)、innovation(革新)乃至I(我)等设计理念,展现出现代推出新一代产品所要引领的品牌价值,这也是北京现代在引进车型的同时并没有将一个全新的中文名字赋予这款车的原因。按照我的理解,i30的到来就是现代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产品偶像(icon),既要让消费者感受到现代的变化,同时也为后续的i系列产品制定出了发展方向。
今年春天的上海车展上,我在北京现代的展台上曾看到过i30的身影;虽然近两年几乎每次出差欧洲都能在街上看到这款小车的影子,但当北京现代终于引进该车型时,我才开始细心打量起它来。概括来讲,i30虽为两厢车,但它的身形更突出四平八稳的效果,简洁一词最适合用来描述i30的外观了。首先,整个前脸除大灯周边的几条折线外,并没有非常复杂的线条,狭小的格栅反而突出了镀铬装饰条上的现代徽标,此外由发动机盖延伸下来的两条折线与梯形格栅相统一,这是构成i30面孔的核心线条。从侧面观察,i30有着一条与悦动完全不同的笔直腰线,使车身侧面用最平直的方式勾勒出前趴后翘的车身姿态,此外车门下沿贯穿着一条巧妙的上扬曲线,为侧部增加了柔美的视觉效果。i30的尾部造型饱满,比车头位置具备了更强烈的设计感,首先大面积的红色尾灯是整个车尾最耀眼的细节,在突出稳健效果的车尾上起到了活跃视觉印象的作用。此外,大弧线的尾门延伸了车身长度,同时尾门下部形成的竖直平面打破了平滑弧线的节奏,进而令尾部显得灵动起来。
驾驶室是i30此番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地方,尽管初看内饰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仔细观察各处细节,总能有意外的收获。我拿到的这款2.0型顶配i30采用了与欧洲版相同的全黑色内饰,此外北京现代还专为中国市场推出了更符合家用车身份的米色内饰。在黑色仪表台上最显眼的就是银色背景的中控台,与出风口和巨大的空调旋钮一起构成了一个凹凸有序的立体造型,上下分区的功能布局和清晰的显示屏使操作更简便,较大面积的出风口与自动空调控制区是整个中控台部分最显眼的部位了。i30的仪表与大众车型颇为相似,双环状仪表和中央行驶信息显示屏在布局和底色等方面都与四代高尔夫如出一辙,可惜的是行车电脑并不能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量。三辐真皮方向盘的握感很饱满,可四向调节的功能也比悦动更符合人机工程学,同时新增了方向盘音响控制钮,提升了实用性和安全性。
尽管坐在这辆试驾车里的我被黑色包围着,但奇怪的是温暖舒适的感觉取代了冷冰冰的视觉印象,研究一番后我发现,这主要归功于现代选用的软性塑料材质包裹了整个仪表台,同时座椅的尺寸和软硬都比悦动和依兰特提升了很多。i30的内部空间比多数在市的两厢车都要宽敞,这既与4245毫米×1775毫米×1485毫米的外部尺寸有关,更重要的是2650毫米的长轴距已经超越了很多A级两厢车对手的水平,所以坐在后排时我也能获得充裕的腿部和肘部空间。在配置方面,这辆顶配2.0型i30与当下主流配置水平一致,诸如自动空调、多碟音响和电动车窗等舒适性装备都包含在内;不过我在i30上发现了USB- iPOD音响接入插口,在手套箱里发现了空调出风口,这些细微的配置显著提升了i30的人性化水平,很得人心。
利用试驾场地安排在机场跑道上的机会,我首先体验了一下i30的加速和制动能力,应该说整体表现可以令人满意,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地方。在加速体验中,这台令现代工程师颇为自豪的2.0升4缸发动机除了能发出比较顺耳的声浪外,实在没有让我发觉出更多优点,再加上性能非常平庸的4速自动变速箱略显拖沓的换档动作,整个加速过程基本没有能让我兴奋之处。在制动感受中,i30的刹车初段比较灵敏,但受累于车身前趴姿态过于明显,在制动的中后段车尾出现了不太安分的趋向,另外性能平平的锦湖轮胎也对i30的制动距离产生了些许的影响。在后来的绕桩体验和公路试驾等环节中,我意识到北京现代已经将欧洲那款硬邦邦的对操控性更重视的i30变成了一款更贴近家用,以驾乘舒适性为核心诉求的主流两厢车,所以我们也不必过于强求它的运动能力了。
我的观点 | 习乐
尽管我没能从i30的外形设计上看出所谓的德国风格,但至少它在内饰的材质和工艺方面已经显著超越了韩系车的当下水平;更重要的是,i30是一款无论开起来还是坐上去都能让你感到轻松的小车,这就很符合都市年轻生活族的市场定位了。然而这款车也并非做到了十全十美,比如在现代感的营造上如果能加入氙气大灯和LED尾灯这样的元素就更好了,而4速自动变速箱与动力单元的配合也还需要更多的调校工作。不管怎么说,i30作为北京现代开创新山河的锋刃产品,确实需要一个良好的偶像产品树立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