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国内的汽车消费水平来看,无可置疑紧凑型家用车仍然是销量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所以在这个级别中每一款新车型的加入或者老车型的换代,都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关注度。这次我们就选择了两款这一级别的换代车型:长安福特新福克斯三厢和东风日产新轩逸。这两款车都是经典老款车型的全新换代,同时两款车又代表着不同的风格。
全新福克斯三厢是一款具有年轻运动风格的家用轿车,虽然没有两厢版那么有活力,但是仍然属于比较动感的类型。福克斯的运动风格不仅与其品牌定位有关,也是其老款车型的一贯传统。新款车型在造型的处理上更加细腻,同时福特的X型前脸风格也更加明显。
与之相反的是,日产新轩逸则完全秉承了家用驾车的沉稳特色,虽然在新款车型的设计上加入了犀利的元素,但是总体上看,圆润的设计风格还是体现出了家用车的稳重与温馨。
新福克斯外形:造型富有张力,注重时尚感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看两款车的外形设计情况。新款福克斯的车身设计增加了一些富有张力的造型,显得更为饱满,尤其是那个夸张的车头,无论如何都无法忽略它的存在。梯形的大嘴造型更加夸张,从发动机罩向前延伸的两道“筋”又分割出两个三角形,设计相当出位。对于真正关注福克斯,有意购买福克斯的消费者,喜欢这种造型的应该能占到多数,这与福克斯倡导的年轻、动感的车型定位有关,它的消费群体应该是年轻的,时尚前卫的。
侧面所体现出的运动风格远远要强于老款福克斯的侧面,它那条从A柱贯穿到C柱的犀利腰线让它的侧面有了明显的特点,而位于车辆底部的两条装饰线更是将全新福克斯的运动性与时尚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车尾的造型相对比较保守,这是三厢福克斯与两厢版差别较为明显的部分。三厢车明显照顾到稍微年长消费者的审美,如果说两厢福克斯完全适合单身贵族或二人世界,那么三厢版就是为三口之家甚至五口之家打造的,它的尾部轮廓像缩小的蒙迪欧-致胜,不乏高级感,也体现出一些福克斯的运动氛围,比如行李箱盖末端的线条略微上扬,如同是整合在行李箱上的小扰流翼。
新轩逸外形:设计偏向沉稳,也加入了时尚元素
相比福克斯的动感理念,轩逸则完全是另一种路线。新轩逸的前脸设计仍然符合日产一贯的饱满线条感,在前脸上我们看不到过多的折线,圆润的整体风格为新轩逸增添了几分温馨的色彩,这也是日产车型一直所营造出的家族特色。新轩逸的大灯回归了日产传统的三角形设计,虽然看上去没有老款车型那么独特,但是内部加入了LED灯组,看上去还是更有气质了。
新轩逸的侧面流线仍然采用偏沉稳的造型,但是相比老款车型线条要更加细腻一些,C柱后的三角窗采用了不同的造型,让尾部有种向上挑的趋势,也展现出了一些动感。新款轮毂的造型比较特别,轮辐像一个方向偏斜,并采用粗细间隔的设计,看起来比较美观。1.6升车型采用195/60R16的轮胎,轮胎宽度不算高,但是对于轩逸的定位来看是够用了。
车尾的整体设计基本遵循了老款车型的饱满线条,但是尾灯的设计有了明显变化。新款的尾灯采用和前大灯相类似的造型,尾灯的轮廓也要更加突出。在车尾还悬挂了X-tronic的铭牌,这也证明了新款轩逸在1.6升车型上也提供了无级变速箱的选择。从新轩逸的造型设计来看,整体保留了家用车的设计理念。
从外形设计上看,新福克斯和新轩逸各有独特的风格,而内饰上这种区别则体现的更加明显。总体来看,新福克斯的内饰抛弃了老款平淡简单的设计,走上了福特主张的时尚路线。而新轩逸的内饰则在全力打造出一种中庸温馨的氛围,包括一些木饰的加入更能够凸显新轩逸的家用定位。
新福克斯内饰:更加细腻前卫,SYNC系统是亮点
坐进车内第一感觉是新福克斯的设计很棒,前卫和时尚感一点都不输给那个回头率巨高的车头。车内是运动型车典型的银色内饰,三厢车使用中国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上深下浅配色,而两厢车的内饰氛围更出位,让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目的明确,喜欢运动,彰显个性的就买两厢,要顾家的就买三厢。
炮筒型的仪表是运动型车的必备项目,中间的显示屏界面很漂亮,用方向盘左侧的按键可切换显示内容,液晶屏的尺寸不大,但显示效果很绚丽,看得出是经过了很精心的设计,出众的视觉印象对第一印象有很大程度的加分。
福克斯配备了中文版第一代SYNC系统,这是福特与微软共同开发的智能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它出现在中高配置的新福克斯上,通过它可以实现语音控制拨打电话、调节音响、CD播放甚至链接手机蓝牙/MP3等一系列功能,它甚至还可以与手机匹配后,实现短信阅读、短信发送等功能,而这一切操作,只需要你动动嘴。
带有SYNC系统的福克斯,其中控台界面也是非常前卫漂亮,其风格类似进口福特SUV锐界,黑色的钢琴烤漆上点缀着精致小巧的按键,中间是多功能的控制旋钮。不过我个人感觉这些小巧的按键用起来不如看着出彩,因为尺寸太小,不熟悉的时候有点找不到北,另外语音识别系统也需要和车主有个“磨合”的过程,你得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掌握它能“听懂”哪些指令。初期使用上手倒是不难,不用说明书,尝试一会儿就能掌握它的大部分功能。
新轩逸内饰:营造温馨氛围,配置以实用为主
再来看一下新轩逸的内饰。浅色内饰加木饰是家用车最喜欢的搭配,因为这样的组合可以营造出更加温馨的氛围。新轩逸的内饰自然也是这样的组合,深浅两种灰色将内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中控台和车门上加入了棕色的木饰,为内饰增添了层次感。
双圆形的仪表盘采用平面设计,黑底白字显得简洁大方。中间设置了行车电脑的显示屏,同时可以显示室外温度和挡位等功能。瞬时油耗以实时柱状图来表现,鼓励驾驶者以节省的方式驾驶。
三幅方向盘的造型和新骐达一模一样,上面带有亮银色的装饰,方向盘的手感一般,尺寸也比较大。在方向盘左侧配备了快捷按键,主要用来控制音响设备和行车电脑的显示。由于我们评测的是一款1.6升车型,所以车型的配置并不算高。中控台上方的音响控制区提供了广播和CD的播放功能,另外还提供了AUX的音频接口,可以将自己的MP3连接到音响上进行播放。
日产车系舒适的座椅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轩逸上保持了这样的传统。新轩逸的座椅设计的非常平整,坐垫也很柔软,有种坐沙发的感觉。但是长时间乘坐的话,由于坐垫的支撑性不足,腰部会比较容易疲劳。
对于家用车来说,乘坐和储物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考虑要素,在这方面更重实用性的新轩逸有着更好的表现。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两款车有何不同之处。
新福克斯/新轩逸乘坐空间对比
作为福特C-segment平台下诞生的第一款车型,全新福克斯在轴距方面相比于老款车型增加了8毫米,这8毫米虽然不能提供翻天覆地的空间变化,但对于全新福克斯的乘坐空间或多或少有着一些贡献。驾驶舱前移的设计带来开阔的视野,但从驾驶位上看不到车头,宽大而且向前探很远的A柱在末端有点档视线,好在除此之外其他方向看位都很容易。
后排空间也完全够用,虽然下滑的车顶会让头部空间略显压抑,但为了车辆的动感造型,这一点牺牲也还算可以接受。当然福克斯的个头在紧凑级轿车中并不算很大的那种,若前后排都是大个头乘客还是会有点拥挤,不过对于一般三口之家,也能胜任。
对于新轩逸的车内乘坐空间情况我们更加关注一些,为此我们队新轩逸的车内各处空间的尺寸做出了测量,下面是详细的数据。
有些时候数据并不能直观的表现空间的具体情况,那我们就实际乘坐体验一下。我们的演示者身高178厘米,坐在新轩逸的前排有比较合适的空间,头部距离车顶有一拳左右的距离,基本上不会感觉到压抑。
2700毫米的轴距为后排带来了比较充足的乘坐空间,在保证前排空间的情况下,腿部距离前座椅有两拳左右的距离,这样的空间跷二郎腿也足够了。而新轩逸的车顶流线没有下滑的过于明显,这就保证后排头部空间,头部距离车顶也有接近四个手指的距离。
新福克斯/新轩逸储物空间对比
储物空间方面,新福克斯的储物格数量丰富而且类型也比较多样。不仅有多处放水瓶的地方,而且还有放手机、交通卡以及零钱的地方,很有利于物品分类摆放。后排的置物空间也很充足,尤其是在坐垫侧面别出心裁的设计了两个小储物槽,是独具匠心的设计。
三厢版行李箱容积为530L,对于紧凑级家用车不算小,比新速腾的510L还略大一些,装载能力并没有因为多连杆结构悬挂而受到影响。只是行李箱内壁不够平整,两侧有明显的“鼓包”,不过考虑到其装载能力够大,而且后排座椅还有分割放倒功能,总体实用性可以给予很高的评价。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新轩逸车内的储物空间情况。新轩逸的储物空间没有太多花哨的设计,但是需要的地方都会提供放置物品的地方,比如带滑盖的的水杯架、挡把后的手机槽等空间足以满足日常的需要。
手套箱的设计也比较简单,打开盖子后两侧甚至没有被包裹住。好在向内的进深比较充足,放置物品还算比较便利。最后,新轩逸的前后车门上都提供放置水瓶的位置,其中前门上的空间比较大,放置水瓶后还可以放些别的东西,而后车门上除了水瓶之外就放不了其他东西了。
新轩逸的行李箱空间达到了510升,相比老款车型有了6升左右的增加。从实用性的角度看,行李箱的宽度和进深都比较充足,内部也比较平整。由于尾部采用家用车式的饱满设计风格,所以行李箱的开口的比较大,拿取物品也很方便。
在空间上的对比自然是新轩逸更胜一筹,但是新福克斯在性能表现上通过有过人之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两款车的动力情况。
新福克斯/新轩逸动力系统对比
新福克斯动力系统的升级引人关注,2.0L GDi直喷发动机具有很不错的科技形象,直喷发动机+双离合的组合不仅动力参数较老款大幅度提升,燃油经济性也获得很大改善,2.0L直喷发动机的喷油压力达到200巴,发动机的压缩比更是高达12:1,但它依然可以放心使用93号汽油。
变速器方面,除了5速手动变速器外,新福克斯用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器取代了老旧的4AT,6速双离合变速器具有换挡速度快,传动效率高的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老款车加速迟缓、油耗高的缺点。新福克斯在中控台安装了很漂亮的换挡杆,手刹的造型也够独特,有点类似飞机的驾驶舱。但我感觉档位切换的阻尼感还应该再清晰一些,尤其是从P档进入R档时,稍有不慎可能会挂到N档。
而新轩逸上搭载的则是一台1.6升HR16DE发动机,虽然拥有和老款发动机相同的代号,但是技术上却有了很大程度的升级。DIS双喷油嘴技术可以让油气混合更加均匀,以此来提高燃油的经济性。在之此前,骐达GTS开始搭载1.6T的直喷发动机,全新的1.2T直喷机也将加入日产阵营,而DIS技术则是日产在自然吸气发动机喷射方式上的一次改进。
老款的4速自动变速箱更新成了日产经典的Xtronic无级变速箱,Xtronic是日产汽车最知名的技术,这一技术涵盖了从日产到英菲尼迪的众多车型。但是同样尾部悬挂Xtronic字样的日产车型变速箱却不尽相同,新轩逸采用了和新阳光、新骐达相同的JF015E变速箱,而天籁上匹配的JF010E变速箱则能够承受更大的扭矩。
新福克斯日常驾驶:操控出色,稳定性高
在日常驾驶时新福克斯比较偏重节油,若把档位切换到S档运动模式,新福克斯的表现就立刻找到小钢炮的感觉,发动机转速时刻保持在2500rpm以上,即便是下坡长时间收油滑行,变速器也不会擅自升档,和大众、通用旗下的同级别轿车比,新福克斯在运动化方面走得更远,对驾驶者的服从度也更高。
刚性良好的车架无论是高速行驶还是走上烂路都稳如磐石,丝毫没有扭曲或来自悬挂的抱怨。减震总体上是略微偏硬的设置,作为偏动感的紧凑级车恰如其分,不过与上一代福克斯比减震能力得以提升,或许这和我们试驾的三厢车装配16英寸轮毂+厚轮胎有关,两厢版的高配车型装配的是17英寸轮毂+薄轮胎,反应到驾乘感受上更硬朗一点。
在路况不怎么好的国道上,被大货车碾压出的沟壑随处可见,新福克斯处理这些裂缝、颠簸的方式属于硬中带韧,悬挂回弹和拉伸的幅度不大,但胜在反应速度很快,乘客会感知到清晰的路面回馈,不过这种路感不算扰人。
新轩逸日常驾驶:注重舒适,平顺性良好
可以看出新福克斯在日常驾驶中展现了其运动才华,而新轩逸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舒适。轻软,在新轩逸上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轻柔的油门踏板是大多数日系车所钟爱的设定,这可能也与国内的驾驶环境有关,对于经常拥堵的城市来说,轻一些油门会降低不断跟车时便利性。不过如果你更多的需要长时间高速行驶,那么就会感觉踏板的支撑性不足,此时你一定会想念定速巡航系统了。
你很难要求新轩逸在操控能力上有怎样优秀的表现,方向盘不仅尺寸比较大,精准性也不是很高。如果从便利的角度看效果就完全不同了,转向助力非常轻便,在挪车或掉头时会省下不少力气。不过新轩逸方向盘的回转圈数比较大,这样在转向时就不得不打更多方向。
底盘的调校同样符合整车的定位,新轩逸的悬挂设定偏软,对于轻微的颠簸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过滤。但是弹簧的韧性不足,在通过较高的减速带时车内还是会感觉较强的震动。
最后我们要来通过实际的场地测试来对比一下新福克斯和新轩逸的极限能力。首先是加速测试,全新福克斯在驾驶时动力方面的表现较老款车型有着明显的提升。油门的脚感相比于老款车型而言要轻了很多,轻轻点下油门,车辆便会有着明显的反应。在加速测试时它拥有着0.7至0.8的最大纵向G值,并且得到的8.61秒的0至100公里/时加速成绩也完全撑得起对驾驶乐趣的要求。
受到CVT变速箱的影响,新轩逸的加速要显得更加“娇气”一些。有别于自动变速箱,CVT在全油门状态下会迅速将转速拉升到高位,然后始终保持在这个位置,不会出现升挡时来带的转速回落。注重平顺的CVT和发动机明显并不适应这样全力以赴的驾驶方式,高转速下声音显得有些声嘶力竭,给驾驶者的感觉并不好。
但是即使在这样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车辆仍然保持了足够的平顺性,整个加速过程一气呵成,中间不会产生任何打断,只是在加速的后程会明显感觉1.6升发动机有些疲软,速度的攀升会越来越慢。在这样的状态下,新轩逸仍然获得了10.42秒的加速成绩,这对于新轩逸来说是个可以满意的成绩。从数据图上可以看出,新轩逸的速度曲线很平滑,这就体现出了加速过程中的平顺。
新福克斯在制动测试时,由于减震系统的设定更多偏向舒适性,比老款车型更软的减震器导致车身前倾略微明显,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制动效果,其最短刹车距离达到了39.28米,连续十次制动测试成绩也保持稳定,安全性令人满意。
而新轩逸在制动测试中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沉稳,车身会出现轻微的摆动,虽然摆动的程度并不严重,但是仍然对驾驶者的信心产生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新轩逸在刹车是制动力还是比较均匀的,对于制动距离的把握比较容易。不过偏软的前悬挂无法对车头起到良好的支撑,刹车时点头现象很明显。最终新轩逸的刹车距离为40.78米,这个成绩在这个级别中比较普通。
对比总结:虽然同为紧凑型家用车,但是新福克斯和新轩逸在定位和专长上区别比较明显。新福克斯的优势是动力强、操控能力出色,外形也比较偏时尚,所以更加适合年轻人以及对驾驶充满欲望的人士;而新轩逸更加注重日常的实用性和大空间,驾驶感受以舒适平顺为主,所以更加适合稳重的人和家庭用车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