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两轮”:
让自行车“骑进”公交系统
接驳地铁、大巴,让自行车“骑进”公交系统,代表委员们有不少好主意主任。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提出:地铁站应有自行车停放场所,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到地铁站,而且大型住宅区、工业区内也应设有自行车道路系统。在提案中,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划定了四大重点:一是大运量骨干公交接驳区——例如地铁站点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二是自行车使用频率较高的片区,如学校、居住区、工业区等;三是景观休闲区,如大型公园、公共绿地以及居住环境优美的地区;四是在限制机动车行驶的中心商业区。
余艺文委员说:“我市发展公共自行车,就是要大力发展自行车+公交(轨道)+自行车的交通方式,将自行车纳入到公共交通系统当中”。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对各道路情况进行调研,有条件形成环道的地方尽量形成环道,如在大鹏半岛、大小梅沙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绿色自行车环岛通道等。
就自行车道,余艺文也建议参照成功地区的做法,如德国自行车道有一些非常讲究的做法:约1米宽的自行车道,比汽车道稍为高一点,比人行道又略为低一点,路面的颜色也与两边有明显差别,色彩比较鲜艳,规划得非常完善与人性化,人走人行道,自行车走自行车道,汽车走机动车道,各行其道,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可打破自行车道沿公交路线建设的固定思维,在一些有条件路段(如山边、海边、湖边)另行开辟独立的自行车道,让市民减少汽车尾气的吸入,将更有吸引力。
市民回应:
开车人将实现快乐回归
市民安康于1998年来到深圳工作,家住在银湖,在罗湖怡景路附近上班。“当年,来到深圳,路宽车少,深圳太美好了,我马上买了一辆变速自行车,每天从笋岗路骑车到怡景路上班,速度既快又舒服,体重维持在175斤。”两三年后,深圳道路上的汽车开始多了,安康的生活条件也好了,“赶时髦,看着别人有车很羡慕,手上一有钱就给自己买了一部吉普车。”安康说。
刚开始开车驰骋在深南大道确实过瘾,“连上厕所都想开着车去”是安康当时的想法。几年后,在深圳开车开始变得不舒服了,为了能按时赶到工作单位,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是常有的事情,“油价、过路费、停车费等都成为负担,开车的时间、金钱成本越来越高,因为开车,体重也飙升到200斤以上。”两三年前,安康给自己购置了一辆自行车,一个星期里,他有三四天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当路面塞车严重时,我骑着单车穿梭而过,有很多开车人反而很羡慕我。”
不过,在骑车这段日子里,安康也感受到在深圳骑车的不便。“缺乏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往往是断头路,只能跑到机动车道上和汽车抢道,很多地方没有设置自行车存放处,存车不安全又不方便。”
在获知政协委员提出发展城市自行车道后,安康很高兴,表示十分支持政协委员提案。“假如深圳能切实发展自行车道,将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相结合,将会让更多市民放弃汽车而选择自行车出行,这样对治堵很有帮助。”在华强北,什么交通工具最为方便?
“除了步行,就是自行车。”在华强北做生意的洪文雄家住在不远处的雷圳宾馆,2003年到2005年,洪文雄在华强北的生意刚刚起步,当时,为了节省成本,他每天都是从家里步行到赛格广场。虽然相隔不远,但由于道路设置上的不便利,每次都得走上20分钟,当时的洪文雄很渴望能拥有一辆小汽车,“在小汽车里坐着多舒服啊。”奋斗几年后,洪文雄马上给自己添置了一辆小汽车。“刚开始开车很得意,即使遇到塞车,也庆幸自己是坐在小汽车当中。”洪文雄说。好日子不长,华强北片区的塞车情况日趋严重,塞车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20分钟再到40分钟,“车子半天没法往前挪,有时候真想弃车而逃,这时候,我开始羡慕那些骑单车的人了。”后来,洪文雄真的放弃了车子,再次选择步行或是骑单车,只有在远行的时候才开车。
洪文雄说:“希望深圳能重视发展自行车道,我们就真的能实现两轮取代四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