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之家 新车试驾】我们有一句口号:“Own to Drive,真拥有,唯驾驭!”他们关注的是驾驭者、是Drive本身,先让一部分人的汽车文化B格高起来。这是最近挺火的一本汽车杂志《TopDriver极驾客》的创刊理念。这篇关于特斯拉试驾的文章就来源于该杂志,是否真让人有种耳木一新的感觉呢?以下是试驾全文,图片由车主之家配注:
我们还在讨论本期专题的时候,隔壁部门一美国回来的同事突然说:“我在国内有个朋友,他有辆特斯拉,你们要不要去看看?”什么?这车在中国还有车主,而且是最老的Roadster!
我们迅速进行了联系,没想到惊喜万分:车主毛小同是在国际电动车领域潜伏多年的业内人士,并计划在国内代理一些电动车品牌与项目。初次交谈,他就在电话那头滔滔不绝地抒发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看法。未曾想到,我们能遇到这样一个电动车狂人,我们提议试驾他的特斯拉,毛先生欣然同意。
早上8点,上海南翔附近的某处别墅。之所以这么早,是因为毛先生急着赶下午的飞机,去法兰克福,和一家欧洲电动摩托车企业谈国内代理。这件事情他想做多年了,如今终于接近实现。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涉足电动车,毛先生的第一次触电,是在美国的加州,没错,就是特斯拉猖獗之地。他当年陪朋友买法拉利时,发现了旁边的特斯拉直营店(那时候还没有Model S),里面也是跑车。由于那时毛先生对车不太了解,也没有什么汽车的品牌意识,在“都长得差不多”的误解下,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决定先试驾一阵。这件事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历程:这种冲击不光来自于这辆Roadster和超跑比肩的加速能力和操控性,也来源于通过Tesla了解到的这个世界的另一种事实。
首先,车可以完全不用维护和保养,如果它是电动的。这是他自己的使用体会。由于传统汽车在动力传输方面是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运转需要各种驱动马达的协调工作,而电动车简化了很多过程,这也是Model S能有这么大的储物空间的原因。用户需要注意的,只是轮胎和底盘。
其次,电动车在所有性能指标上都完胜同级别汽油车。当然,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还不太同意,因为续航里程上还有所不及。马斯克曾经说过“电动车只有在性能上超过传统汽车,才能吸引消费者。”这话没错,特斯拉的成功,很大层面上是改善了用户体验,重新定义了汽车,并把这些观念在高端人群中找到突破口。
再说回到这辆Roadster。这是特斯拉的第一款产品,也就是生产于马斯克入主之前。看上去,它除了在车头上和Model S有一些类似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当然,它的车架来自路特斯Elise,一辆车重800公斤的小跑车(增加电池组后,这辆车体重翻倍)。
我们当然可以从这辆车上找到一些不足,比如它的外形和内饰,带有一些手工车的粗糙感,特别是内饰部分,没有摆脱传统汽车的使用特点,并且和车价不太符合——这是Roadster的全碳纤维内饰顶配版,价格超过15万美元。而在外形上,它也存在很多可改进之处。它的实力,需要你的亲自驾驶才能证实,并且在我全油门的那一刻,我的三观也彻底改变了。它确实拥有强劲的推背感,并且和传统汽车等待转速来爆发扭矩的状态不同,这车在踩下“电门”的瞬间,扭矩就得到无缝衔接。但发动机的声音是欠奉的,如果做个内置音箱来达到声浪的效果,不知会不会更好。毛先生说这个可以有,并且还得有各种超跑的模拟选择。
这辆车随后和毛先生一起回到国内,当然,他为此支付了一大笔税费,并且过程冗长,他说他这辈子再也不愿意这么带车回国了。
此后,他开始了对全世界电动车行业的考察,并参观了几乎所有的生产电动车工厂,体验了他们的产品。说到这里,他掏出自己的手机,给我展示了他在世界各地看到的各种产品——真正令我大开眼界的一幕来了。
原来国外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在欧洲,甚至出现了大量的电动车私人生产厂,他们造出来的电动超跑,加速甚至超过了布加迪。他们的产量都非常小,有的甚至一年造一辆车。这些工厂分布在欧洲各地,英国、德国、法国、瑞典等等,玩这个概念的远不止主流车厂和特斯拉,这让我觉得,或许几十年后,电动车会衍生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就像今天的汽车一样。
“我是相信这一点的。”他告诉我,“你知道吗,美国都快不进口石油了。”什么?要知道我们的主流宣传口径还停留在“美国打仗为石油”的阶段。毛先生继续说着。其实,自从上世纪的石油危机过后,美国就没有停止替代能源的寻找,现在,页岩气的运用已经成功,让美国逐渐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同时,电动车在美国也有优惠政策,当年特斯拉也是得到了加州的很多政府补贴才发展起来的。有相似经历的国家还有沙特。在石油比水便宜的沙特阿拉伯地区,人们对石油资源的认识和反省反而更深刻,对替代和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更强烈。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在热情地推广电动车技术,仿佛他们的石油就快枯竭。沙特的某基金是特斯拉公司除了创始人以外的最早期投资者。
我们在继续试车,特斯拉车尾部轻微的电流声,让我感觉到能源领域的一股暗流,错了,这不止是暗流,这是一场革命的序章。
“我做过统计,如果把这些汽油集中发电并供电动车充电,可以提供一倍以上的行驶里程,同时减少一半以上的污染,而无数辆独立燃烧汽油的汽车其实和大跃进时代家家户户大炼钢铁没有太大区别。”没错,他的每句话其实都很有道理,但我始终都在保持警惕—一位即将进入电动车消费市场的企业家对媒体的洗脑——这也让他逐渐回到了自己和电动车的故事中。本来,他是希望和特斯拉在中国能有所合作的,但特斯拉独特的直营店模式,让毛先生觉得合作没了可能性。不过,这丝毫不会削减他对这个品牌的喜爱,以及对马斯克的崇拜。
的确,三年近九倍的市值增长,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上特斯拉终于付得起展位费搭起了一个小小的展台。而德国的三巨头虽耗资千万并推出几十款新车亮相,但仍显得有些肃杀。德国人害怕特斯拉,就像芬兰人害怕苹果。这是采访结束后,毛先生在德国发邮件告诉我的,并跟我说这次谈判很顺利。看来,他的电动车生意,真的要做成了。(文/王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