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之家投诉频道今年上半年累计收到了248宗各类投诉,很多投诉在车主之家的沟通下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也有些投诉限于责权,尚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我们正在积极跟各地消费者协会联合,尽最大努力保障各位车主的实际利益。假如您有投诉需求或者好的建议,欢迎您来车主之家投诉频道。
和此前的召回统计不同,召回虽然是说明车辆存在质量问题,但厂家愿意主动承认错误和解决问题,所以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算是件好事。投诉虽然大多数也是质量存在问题,但几乎都是因为经销商和厂家的态度恶劣,用户和厂商无法达成一致,所以才会被迫投诉。
长安汽车高居品牌投诉榜榜首,CS35的庞大的投诉量功不可没。其实即便是减去CS35一大批机油乳化投诉,长安依然能够跻身榜单第二位。看来长安汽车的造车工艺和服务态度确实让人感到担忧。
大众以21例投诉位居榜单第二,出乎预料的是鼎鼎大名的DSG问题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诉并不多,反倒是5例发动机问题成为了被投诉的主要对象。
长安福特依靠着近几年的几款新车成功打了翻身战,销量得到飞跃般的进步,不过产销量大幅提升的背后却是傲慢的态度和车型质量的下降。高达6例的售前售后态度投诉说明了福特在经销商人员培训和管理上存在严重不足。
2014年上半年车主之家投诉频道共接到248例投诉。在《2013年全国汽车召回排行榜全面解读》中,自主品牌的召回次数和数量只占总数的10%左右,但在投诉案例上却占了46%。虽然投诉平台和时间会对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巨大的比例反差还是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自主品牌在召回主动性上的不足。
进口车中19例投诉中和质量有关的只有11例,相信和进口车的积极召回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投诉关键词排行榜
1、机油乳化
从去年11月开始集体爆发的CS35机油乳化事件,随着在今年1月平均一天超过一例的投诉事件达到了巅峰。长安在2013年上半年已经实施过大范围召回,更换了三通管和机舱保温升级,不过治标不治本,无论是被召回车辆还是召回后生产的车辆都问题依旧。
当机油乳化再度集体爆发时,长安似乎也束手无策,唯有让客服用‘问题不大’安抚用户。对于安抚不受用的用户,长安则选择不正面回应。随着任凭用户怎么投诉长安都坐视不理,事情也就慢慢淡化了。
2、油品问题
油品问题虽然也频繁出现,但和长安CS35在机油乳化事件中一家独大的的局面不同,油品问题涵盖了法系、韩系、美系等的多个品牌。大部分4S店都仅仅告知用户是因为油品问题引起的,却无法提供足够证据,客户在面对4S店和油站之间互不承认问题显得无比无助。
3、烧机油
今年上半年共有9例烧机油案例,烧机油的问题同样在多个品牌多款车型上存在,大多数4S店和厂家的态度是机油消耗正常,既然不承认存在问题,所以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必要了。我们查阅多款车型的官方机油消耗标准,发现一大半车型的标准为1L/1000km,按照这个标准在下次保养之前机油早就烧光了。而行业通常被认为烧机油的机油消耗量为0.2L/1000km。
官方和行业的标准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还是因为相关法规不严谨和严重滞后,现行1L/1000km的机油消耗量规定为1984年制定的,用30年前的标准衡量现在的车型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现在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成为了燃眉之急,谁都不想从自己的车上练就一身加机油的好本领。
4、自燃
因为有质保期的存在,很多车主没都没有为新车买自燃险。不过真是这种放心,却让车主伤透了心。以上几个自燃案例中4S店和厂家都只是简单检查一下,没出检查报告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试问排除外界引燃、没有改装、正常保养的车辆自燃和质量无关那是什么原因着火的?他们基本上都给不出一个正面答复。虽然最终有一些厂家迫于外界压力做出赔偿,但对于这种不明不白的调查结果和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和车主们都表示非常不满!
5、提车延误
承诺的提车时间却反复失约,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饥饿销售,有些客户觉得越好的车越多人强,所以也就愿意加价提车;另一个原因就是厂家和4S店的内部原因,真正原因难以得知。对于第一种已经被4S店牵着鼻子走、抱着越得不到越想得到的心理的客户凭我一两句话确实难以改变这种思想,市场上那么多可以选择的车型你偏要这款并且愿意等愿意加价我确实没有太多更好的建议。
对于第二种客户,其实大部分销售对于提车时间都只是口头承诺,事后死无对证。客户其实完全可以要求把提车时间等承诺要求写在合同上。交定金前客户还是上帝,如果你以不交钱威胁销售,他是肯定会写上的。书面上的承诺对于后期违约投诉或走法律程序都非常具有价值。
6、库存车当新车卖
双12天猫购车,优惠劵,变库存车卷,天猫旗舰店消费欺诈,标致400抵赖
虽然说很多人都清楚库存车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但严格来说,法规中并没有关于库存车的定义界定,更没有不准销售库存车的规定。但实际上我们接到的投诉案例中很多都是因为4S店刻意隐瞒事实。客户既然有选择颜色和配置的权利,那么为什么没有选择生产日期的权利?为什么不好卖的颜色可以降价促销,但库存车却强行让人买?如果没有问题,4S店又何须出此手段逼人买呢?
7、气囊问题
以上这两个案例里厂家都说撞击力度不够,但一个案例时速超过100km/h撞击护栏翻车了;另一个案例两人受伤,其中一人手臂粉碎性骨折。这样的撞车还叫撞击力度不够?除了撞击力度这个有乱扯嫌疑的说法以外,第一个案例中4S店还搬出‘撞击角度不对’‘没有撞到指定撞击点’等令人汗颜的说法。原来撞车都有那么大的学问,看来车主们有必要在提车前进行撞车培训。
另一个有关气囊的案例却走了另一个极端——车在没有发生任何碰撞气囊却自动弹出,双方赔偿无法达成一致,4S店竟以‘敢曝光就什么赔偿都拿不到威胁客户’。虽然最终客户成功退车,用户也不希望我们曝光事件,但经销商的态度和客户袒护经销商的行为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8、小问题接连不断
因为有质保和三包法规的存在,很多小问题都可以得到保修。但如果是旧毛病刚好新毛病又来了、接连不断的小问题,相信就算是4S店和厂家有耐心修,客户也没有耐心往4S店跑。其实小问题的多少最能反映一个车企的造车态度和一款车的质量水平,但也反映出汽车三包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保护了车主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在三包期内维修超过35天的退车规定也过于考验车主的耐心,一定程度也保护了厂家,伤害了车主。
9、故障拖出质保期要求自费维修
有些厂家和4S店为提高售后产值,减少保修支出费用,把一些在质保期就存在的小问题故意以‘问题不大’‘再观察一段时间’‘下次再修’等各种借口不断拖延不修。一直拖到车辆出了保修期后才以‘车辆已出保为由’要求客户自费维修。4S店的行为无疑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建议各位车主提高警惕,不要轻信4S店的借口。
10、购车价格有猫腻
购车价格本来也不是什么问题的,主要问题在于后期经销商要求加价才能提车,或者以退款补差价等承诺保证价格最低,但在出现更低价时却出尔反尔。在现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太多车的实际成交价和合同价存在差异了。对于这类问题,我也同样建议把所有承诺记录在合同上,保留好证据,以免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