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欧宝的工程师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靠火箭推进的赛车,名为欧宝RAK 1,不幸的是,这台“火箭车”总是不安分的向上“弹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先采用了一些简单的办法,在车身侧面捆绑了“大翅膀”,而这一举动果然起到了“镇定”作用,让它可以开始以72公里/小时的速度贴地行驶,后来经过不断改良,这些“翅膀”成了车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火箭车”的极速也翻了三倍。
不过至少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尾翼这个概念才逐渐形成。当时迈凯伦曾经在它的F1车型上设计过类似尾翼的部分,但以实验失败而告终。1967年,路特斯发布了名为Lotus 49的F1赛车,这应该是首部安装尾翼的赛车,当时赛车手Jim Clark也凭借着这台车赢得了冠军,至此,尾翼在赛车领域的功用地位被建立起来。
近些年来,汽车尾翼在很多家用车型以及改装车的车尾也都装配了尾翼,但其主要目的还是以装饰性为主,通常并没有做过空气动力学考虑,有些尾翼甚至还会让车的风阻系数更高。因为尾翼通常是为了加强车尾下压力,对于后驱车表现的尤为明显,而如果你是前驱车,那么它会让车头更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反而使车身不稳。不过也有不少家用车型,借助尾翼能够增强车身稳定性和提升操控平顺性这一特点而特别设计,意在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对于赛车来说,车速越快,空气及周围环境对于车身的影响就越大,此时尾翼、扰流器与底盘及车身的其他部分,一同协调工作,保证赛车良好的操控效果。通常,赛车身上的这些装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赛道实际路况以及赛车手本身的习惯等等进行适应性调整。
赛车的尾翼通常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与车头部分的扰流板等进行协调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F1赛车研发的主要精力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如何最佳的利用空气动力增加车身的下压力,而Jochen Rindt等等赛车手的牺牲,也为这项研究付出了血的代价。
本文导航 | |
---|---|
第1页:汽车尾翼的演进过程 | 第2页:尾翼对赛车至关重要 |
第3页:汽车尾翼参考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