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车主之家 > 汽车新闻> 辞任华晨宝马 戴雷或转投英菲尼迪
辞任华晨宝马 戴雷或转投英菲尼迪
2013年03月25日 11:3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罗剑 打印 手机阅读
[导读]3月15日正式从华晨宝马离职的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戴雷,或将正式加盟英菲尼迪中国,出任英菲尼迪中国“掌门人”。接近华晨宝马高层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上述消息,但英菲尼迪中国官方并没有就此消息予以证实。

         戴雷的新挑战

       但业界也同样担心,组织架构更严谨的宝马为戴雷“镀上”的“光环”是否能在英菲尼迪发挥同样的作用。

       “宝马在华取得的骄人业绩,并非戴雷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以史登科为首的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英菲尼迪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情况与十年前宝马在华的情况有些相似,进口车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对产品接受程度低。

       去年,日系车在华集体遭遇品牌危机,有着全球背景、尽力与日本企业撇开关系的英菲尼迪并未能幸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每月公布的经销商库存调查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份起,英菲尼迪经销商的库存系数一度逼近8.17,居高不下的库存系数一直持续到今年初。按照国际惯例,库存系数在1.5左右为正常水平。

       一位英菲尼迪经销商私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去年赔了3000多万元。主力车型销量不佳令经销商十分失望,英菲尼迪希望能够撬动大众化消费市场的车型——M级长轴距版轿车,去年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国内绝大多数英菲尼迪经销商的日子并不好过。

       官方数据显示,英菲尼迪2012年全球销量约为16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销量约为1.6万辆,同比下滑16%,2011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19075辆。

       十年本土化国产策略的不断推进,让宝马在中国市场打开了新的天地,从目前的迹象看,英菲尼迪希望采取同样策略。

       但业界对未来英菲尼迪国产化之路能否顺利推进表示担忧。业内人士认为,在品牌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如果单纯为了降低价格而国产,反而容易自损豪华车的高端品牌形象。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雷克萨斯,这个目前在华销量已经逼近7万辆的丰田旗下的豪华车品牌,迟迟没有拿出在华国产的计划,虽然无论从体量还是品牌成熟度来说,国产的时机已愈加成熟,但在丰田看来,雷克萨斯国产的市场风险仍然不小。

       与之相比,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还是一个尚无广泛“群众基础”的小众品牌,虽然按照英菲尼迪的扩张计划,2017年其在全球的销量能提高至50万辆,其中在华年销量为20万辆。但是,要想在短短几年内从小众品牌完成大众化产品的转变,英菲尼迪中国的高管团队压力并不小。

经销商推荐 [切换城市]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车主之家(www.16888.com)
备案号:粤ICP备06021273号 电信与信息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80314
深圳30年网络信息杰出贡献企业 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监事单位 深圳四川商会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