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1月15日报道,陕西白河县委书记配备百万豪车,座驾超标五倍多,引起网民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17日采访了解到,这辆豪车系从白河县一家企业借用,媒体报道后已“紧急归还”。
贫困县、县委书记、百万豪车,这三个关键词一组合,民意焦虑发酵几成必然。从媒体曝光到官方回应,不过两天的时间,最新的结果是豪车已“紧急归还”,有借有还,这是民间最稀疏平常的民事活动,既然是“紧急归还”了,似乎一切也该归于平静了。再借还难不难,不敢妄论,但是一场发生在企业主与官员之间的“借还”,显然不是那么简单,持续发酵的民意焦虑恐难平复。
首先,官员超标配置座驾,民心难安。一个常年顶着贫困县帽子的地方主政官员,居然配备了如此高档的豪华汽车,姑且不论其为政能力如何,能视党纪法规如无物的官员,会如何心系百姓,如何造福八方呢?光顾着个人出行排场的官方,让民心何安呢?
其次,“借车”一说,更是不靠谱。一般的借行为都发生在紧急需求,并有能力归还的情形下,既然没钱,为何还要借车来出行呢?借车来出行,又是否是紧急需求呢?如果真的是紧急需求,为何在媒体一曝光,便迅速“紧急归还”呢?这里的“借”,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所谓的“紧急归还”不过是基于舆论压力之下的苍白应对。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这场发生在企业主和官员之间的“借还”活动,是否隐藏着诡异的利益交往呢?发生在民间的借还活动,要么是建立在某种信任关系或者良好的交情上,要么是建立在对称的利益关系上,如果可以交情和关系也可以视为某种形式的利益,那么借还活动的发生就是建立在利益交往关系之上。
当企业与官方发生了这种诡异的“借还”关系时,很显然,这一定是建立在某种利益关系之上,但是企业主是以商业经营谋取利润的角色存在,而官员则是以运作公权力实现社会公益的角色存在,这两者之间发生的所谓“借还”,关系上的不对等,必定伴随着利益交往的诡异。企业主之所以“阔绰”地把一辆百万豪车“借给”当地主政官员使用,盯上的一定是这位主政官员手中配置资源的权力,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友好”表示,获取到能助其牟利的权力资源。而这种诡异的利益交往,往往伴随着权力滥用、权钱交易等潜规则,遭受创伤的是社会公益,这将直接中伤社会公平和正义。
官员借车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曝光了,有据可查的,包括此前内蒙古某地女检察长、广州环保局某官员,都曾以借用企业用车为名,开上了豪车。所谓借用,不过是堵人之口的托辞而已,以借为名所产生的权力寻租,民意如何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