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车主之家 > 汽车导购 > 试驾评测> 高智商设计理念 丰田IQ 1.3升试驾体验
网友评价第
高智商设计理念 丰田IQ 1.3升试驾体验
2010年06月08日 15:08 来源: U-CAR 编辑:罗志锋 打印 手机阅读
[导读] 有些车辆的设计成果标榜着跨界、多功能,融合着各项概念形为一体,欲打造成一辆广纳市场川河的产品;另外有些车辆,定位极为明确,在产品发展时即锁定主打客户,以该客群之需要,亦步亦趋的形塑成最终成果,客群数量不见得可观,但明显的设计特征却可马上引人注目。

       有些车辆的设计成果标榜着跨界、多功能,融合着各项概念形为一体,欲打造成一辆广纳市场川河的产品;另外有些车辆,定位极为明确,在产品发展时即锁定主打客户,以该客群之需要,亦步亦趋的形塑成最终成果,客群数量不见得可观,但明显的设计特征却可马上引人注目。

       

丰田IQ

       

       在这类为锁定主打客户而发展的产品中,通常有其特别之处,以白话一点的说法,这辆车可能不是特别小,就是特别大;或是特别便宜、特别贵、跑得特别快、造型特别怪异等等,关键词就在于「特别」,就像2002年Smart汽车刚进入台湾那样的特别与引人注目,小巧的车身在一般停车格中近乎可塞进两辆Smart Fortwo,摩登的造型总是于道路之上引起侧目。

       

丰田IQ

       

       乍看之下有如小上一个尺码的Yaris,丰田iQ在国内首度亮相于2010年台北车展上,小巧可爱的造型吸引了不少镁光灯焦点。

       而在8年后的今天U-CAR试车组手中握着一辆更为特别的小车,不叫做Smart,而是日本汽车大厂丰田所生产的iQ。

       

丰田IQ

       

       丰田iQ的发展过程由200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的iQ Concept (图上),量产实践发表于2008年日内瓦车展之上。而与丰田iQ互为双生车的Aston Martin Cygnet (图下),其原型车定装于2009年10月。

        打破框架的iQ理念

       以iQ Concept为量产实践品之丰田iQ,世界首发于2008年日内瓦车展之上。由位于法国尼斯的欧洲设计研发中心设计的iQ,产地源自日本,车系命名由来以头文字「i」代表着「individuality个人」、「innovation创新」与「intelligence智慧」;「Q」字母则简单的代表着「quality质量」。丰田希望透过iQ车系的发表,来传递厂方对于因应新世代移动方式的想法与做法。

       

丰田IQ

       

       丰田iQ总工程师Hiroki Nakajima心中理想的iQ代表着,A级距的迷你车,动态展现超越B级距,同时内外观质感达到C级距水平。

       丰田iQ总工程师Hiroki Nakajima在车系发展过程中讲到,他所著迷的是打造一辆小巧但精致无比;结实却又饱含性能的作品。打散脑子里面所有传统车辆框架,提供一个全新价值与理念,让车辆本身散发出强烈印象,最终顺应发展出车用生活新方式与新娱乐,丰田iQ应然而生,成为A级距的迷你车,动态展现超越B级距同时内外观质感达到C级距水平。

       

丰田IQ

       

       iQ车系命名由来以头文字「i」代表着「individuality个人」、「innovation创新」与「intelligence智慧」;「Q」字母则简单的代表着「quality质量」。Toyota希望透过iQ车系的发表,来传递厂方对于因应新世代移动方式的想法与做法。

       在试车组手中的这辆iQ乃为丰田总代理和泰汽车于2010年台北车展上之展车,在经过逐车认证手续后,合法挂牌上路。让和泰汽车展现强烈导入意愿的iQ,自2008年起便与日本原厂规划导入作业,直至目前售价谈判仍是最终关键,这也是岛内消费者仍不见iQ上市身影的主要原因,将来和泰若有机会将iQ售价压低至80万新台币以下,那么市场竞争力始有可为。

       

丰田IQ

       

       小巧短捷的iQ,在试车组驾驶于车水马龙的台北街头时,引起许多用路人的侧目,然台湾市场始终不见iQ的上市,主要原因仍在等待和泰汽车与丰田日本原厂的价格谈判。

       以车身造型来看,传承丰田[J-Factor]日式设计概念的iQ,浑然散发的和风浓烈,短捷的车身以轴距达到2,000毫米,同时车长仅有2,985毫米之谱,比起现行丰田雅力士掀背小车缩短80公分之多;然在车体比例上相形宽阔的iQ,车宽达1,680毫米,比起雅力士仅减少15毫米。丰田利用车身规格的把戏,让迷你的iQ不显单薄与势弱,反而带点短小精悍的霸气,而这股霸气更可延伸到车头的造型设计,尤其在车灯与钣件的运用上。

       

丰田IQ

       

       以车身造型来看,传承丰田[J-Factor]日式设计概念的iQ,浑然散发的和风浓烈,短捷的车身配上短捷的前后悬,带点短小精悍的霸气。

       蝉翼形车头灯,在iQ车前成为主要视觉重点,利用引擎盖边缘与微幅的钣件折痕,带出锐利眼神与类似子弹列车般的弧形车鼻,水箱护栏的设计上,iQ仅留以一道长条开口,保持车头线条的完整性,梯形下气坝左右,两道前凸的轮拱肌理,点明了iQ的动感意味,同时更显车体的宽扁低矮以及四轮的扩张性。

       

丰田IQ

       

       iQ利用引擎盖边缘与微幅的钣件折痕,带出锐利眼神与类似子弹列车般的弧形车鼻。两道前凸的轮拱肌理,点明了iQ的动感意味,同时更显车体的宽扁低矮以及四轮的扩张性。

       视线来到iQ的车侧,珠光白的车色与轮弧,半圆形圈住16吋铝圈,显现了短前后悬设计,较为圆润的车头线条,来到侧面则改写方正,肩线平整且锐利划入车尾。车侧窗面积与车门比例相较,较为收敛。至于车后C柱部位的「S」形线条搭配侧后窗,些许点缀了iQ车侧生动气息。平面下切的车尾部分,仍以两道轮拱肌理最为明显,而上窄下宽的的梯形重心车体设计,在视觉上于车尾最为明显。圆润与棱角并成的尾灯组,灯壳以红白红三色相间,唯置于左侧尾灯组内的倒车灯,让右灯壳以红白相间呈现,并打造左右不对称设计。

       

丰田IQ

       

       圆润与棱角并成的尾灯组,灯壳以红白红三色相间,唯置于左侧尾灯组内的倒车灯,让右灯壳以红白相间呈现,并打造左右不对称设计。

       小而精致从来就是身在岛国且寸土寸金的日本人之专长,不管食衣住行育乐,小处从洋果子零嘴,大处到建筑、车辆等,都是日本人巧思的发想所在,那么iQ则可算是日本精神的延伸、「J-Factor」的实践。在理念上Hiroki Nakajima认为,设计iQ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将这辆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的工程作品,达到尽善尽美。iQ的革命角色是丰田将来所有小型车的发展雏形,着眼于小细节会是前景的大事件。

       

丰田IQ

       

       iQ空间打造六大巧思:第一,小型化差速器运用。第二,薄型车底油箱。第三,空调系统缩小改装。第四,非对称式中控台。第五,小型化转向系统。第六,座椅薄形处理。造就了迷你车体的车内空间。

       的确!坐入车室之内,所见所及的安排让iQ拥有不同于一般尺寸车辆之设计,车室空间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形体,iQ无形中成为工程团队展现规划与设计的画纸。主要变革第一项,iQ前座左右座位采不对称设计,在副驾驶座取消手套箱空间,争取出一块座椅前挪区块,一来增加了副驾驶前方腿部空间,二来延伸至左侧二排座位也将拥有较大的膝部空间,相对的缺点则是因手套箱的取消造成置物空间减少。第二项变革,中控台完全取消多媒体音响娱乐接口,仅留存单片CD吸入开口,然音响的操作大权完全掌握在驾驶手中的方向盘音响控制。

       Kakushin」是TMC总裁Katsuaki Watanabe对iQ室内设计的评论,代表着革新、革命性的变革或是基础的转变。Katsuaki Watanabe表示要让消费者了解,iQ在所有可能之处,进行了彻底、根本的完全进化。

       

丰田IQ

       

       虽是车格迷你的微型小车,iQ的贴心的细节配备包括有车室后照镜自动防眩、前座车椅加热等系统。

       但就美感设计而言,试车组认为iQ的内装引人注目、带点新奇的鲜度,但或许称不上质感别具与亮丽动人。中控台的悬浮式V形配置,主要功能为衡温空调系统的设定输入,与仪表板、车门把手呼应的波浪设计,源自于Manta ray fish魟鱼的启发,是车内较为鲜明的设计感受,表面颇富质感的金属烤漆,在艳阳下却会造成中控台的反光,影响行车视线。皮革与绒布双拼车椅,在头枕部分采一体式相连,也是车内较为特殊的运用。然这辆欧规的iQ车内装载了许多贴心小配备,例如车室后视镜防眩、座椅加热、投射式LED阅读灯等功能。

       

丰田IQ

       

       皮革与绒布双拼车椅,在头枕部分采一体式相连,也是车内较为特殊的运用。虽以3+1后座空间安排,然在实际体验过iQ的左后方座椅后,以笔者170公分的身高为参考,已无膝部空间可言。

       虽以3+1后座空间安排,然在实际体验过iQ的左后方座椅后,以笔者170公分的身高为参考,已无膝部空间可言,但再回想iQ的身体尺码,仅比Smart Fortwo加长290毫米,加上前置引擎的安排,这样的表示可说是可圈可点,完全是空间魔术的展现,至于右后方座椅,则仅能提供孩童乘坐。当然可倾倒打平的后排椅背,在iQ之上则是不可缺少基本功能。

       在车内随处可见的SRS AIRBAG(安全气囊)标记,待试车组一路数完,iQ全车共拥有9具安全辅助气囊,包括两具车前气囊、一具驾驶座膝部气囊、一具副驾驶坐垫气囊、两具车侧气囊、两排车侧气帘、与车后挡风玻璃释出的尾窗气囊,提供乘客如同包围在气球内部的保护。软硬兼施的iQ,提供车体刚性保护,以GOA可溃缩车体结构及高强度座舱,达到Euro NCAP安全性标准,同时主动性安全配备则包含有S-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ABS、EBD与BAS等制动系统加持。

       

丰田IQ

       

       iQ车内皮革包覆方向盘与排档头,触摸质感良好,同时三幅设计的方向盘在造型上亦十分流线。在车内随处可见的SRS AIRBAG标记,待试车组一路数完,iQ全车共拥有9具安全辅助气囊。

       动力搭载1.3升直列4缸汽油引擎的iQ,拥有最大马力99匹,同时峰值扭力于引擎转速4,400转时提供12.5公斤·米输出,令人钦佩的是丰田将iQ这样迷你小车的行驶动态,如行路感受、油门反应、车身稳定性等,调校得如同旗下其它级距产品一般,如此的平易近人与轻易上手。iQ油门反应轻快适中,减去了Yaris车系偶有的突进轻浮感受,方向盘的辅助力道明显,在操驾上省力许多,可不假思索地遛达于城市巷弄之间,相对的,行路感受则经过几分修饰,驾驶较难从方向盘感受路面状况。

       

丰田IQ

       

       iQ引擎盖下置入的1.3升汽油引擎提供最大马力达99匹,同时峰值扭矩达到12.5公斤·米,搭配CVT无级变速系统,iQ油耗表现有23.0公里/升成绩,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1克/公里。

       iQ所搭配的CVT无级变速系统,提供绵密且柔顺的档位转换过程,在小排气量引擎的输出下,提供线性加速反应,没有档位落差来阻断动力的接续性,这也让iQ轻动力先天因素,得以顺畅发挥,提供舒适的行路感受。而系统所提供的S运动档位,在拉高转速达1,000转左右的战备待命,适时保持引擎输出于3,000转以上,在扭力峰值区段恭候驾驶差遣。多数山区爬坡路段,不曾见得iQ展露疲态,依旧沉稳的攻上山头。

       

丰田IQ

       

       iQ平稳的循迹性在山区弯道中划出顺滑的曲线,车身侧倾虽容易察觉,但仍保有相当稳定与舒适性。

       然于试车组动态操驾的过程中,发现了几点需要适应的部分。第一,如果车内仅有驾驶与副驾驶两名人员时,iQ所提供的车室空间绝对宽敞,但配合整体造型设计的窗幅开口较小,在视觉上形成空间局促的感受,车室内的视觉穿透性与采光为弱势。第二,后排座椅在有乘客的情况下,施加压力于椅背之上,此时可倒式座椅的椅背扣环与C柱上的固定扣形成摩擦,并发出持续性摩擦声响,有碍后座乘客乘用舒适性。

       对台湾市场而言,iQ若有机会导入上市,不知是否会如欧陆一般造成共鸣,形成卖点?最终iQ所标定的客群是哪一区块的消费者?在市场营销与产品定位方面一向在行的丰田总工程师Hiroki Nakajima表示,iQ的诞生经过厂方仔细思量,那些有活力、有个性的消费者,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时时刻刻展现自我价值,这群顾客明白自己想要甚么,并且以此彰显品味与风格,iQ对他们而言,将搭载着其自信出发。

       

丰田IQ

       

       丰田汽车欧洲分部资深副总裁Andrea Formica表示,如同普锐斯一般,iQ的诞生对品牌而言乃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在城市移动与都会居民间将取得该有之特殊地位,iQ正是丰田品牌的精髓。

       对丰田而言,iQ的发表、上市、市场表现以及先前的研发设计过程,在产品意义上的确占有着一席之地,这辆车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一个创新,或者说是一个折衷,并于这些元素内融入厂方一贯的技术与质量把控,然而这种无法单一定义的创新或折衷,占了多大的理想或实用,或许台湾的消费者将来有机会自行做出评断。

经销商推荐 [切换城市]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车主之家(www.16888.com)
备案号:粤ICP备06021273号 电信与信息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80314
深圳30年网络信息杰出贡献企业 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监事单位 深圳四川商会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