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在通用汽车的某4S专修店遇到了一次电瓶检测事件,引发了很多思索。由于笔者最近长时间出差,车子在家中闲置。本月7日回家后发现,车子因没电已经无法启动了。于是打电话请来了通用别克某4S店的师傅救援。
经查,是由于不小心将一个点烟器启动,使其两周来一直处于点燃状态,耗尽了所储电能。车子经救援启动之后,师傅建议我驾车到修车场检测一下电瓶等。检测进行了40分钟后,服务人员告诉我,发电机正常,但是电瓶已经不能储存电了,建议我更换一个新的电瓶。
我对此十分怀疑,一是基于基本判断:即便点烟器持续使用导致耗尽电能,这也属于正常用电,而不同于电路短路等事故,不至于对电瓶造成根本性的破坏;二是我在不久前看过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有关汽车4S店“小病大修”、“无病硬修”的揭露性新闻短片,并且是由4S店的修车工亲自揭露内情,增添了我的警觉。于是,我当即决定,暂不更换电瓶。
为了弄清情况,我对服务人员提出了几个问题:电瓶检测时拆下了没有?为什么要拆下?拆下前是否要征求客户同意?尽管我的提问并非专业,但我还是能够从服务人员的回答中发现破绽:1、对是否拆下的回答前后不一致;2、对电瓶不能储电的原因缺乏充分解释。服务人员还告诉我,车子不能熄火,否则需要再次救援。但我无法确认这个预言。于是,我礼貌地告诉他们我先去试一试。然后先在修车场外行车停车、熄火点火多次;后又远离修车场行车停车、熄火点火多次,一切正常。迄今已经过去5天了,还没有遇到点火障碍。
但笔者自忖并非修车专业人士,对电瓶知识欠缺,事后又请教了多位人士,多数人认为需要再观察。因此,我对这家4S店的怀疑还需要更多一点时间的检验,但至少实践已经告诉我,在排除了电能耗尽的故障之后,不换电瓶,车子并没有显示不正常。
笔者由此再次想起了黄健翔“激情评球”事件,这个案例也提示我们要更多地尊重专业,在全社会形成更加完善的职业文化氛围。黄健翔因在意大利队和澳大利亚队比赛时解说失控而广受争议,这至少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中注重稳重平衡的因素强于注重专业的因素。随着意大利队获得世界杯冠军,黄健翔当初的解说被赋予了特有的价值——尽管解说情绪化太重,但其专业判断是超前的,并且,在短短几分钟内,解说词提供了大量可供观赛者消化的信息,难能可贵。没有超常的专业把握能力,黄健翔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惊人之举。
当然,黄健翔也可以做得更好些:既有专业水准,又保持激情,同时兼顾不同受众的接受程度。但是,我们只能对一个优秀的解说员提出这样一个总体上的要求,而不能要求他在解说每一场比赛时都同时做到这样三点。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每一个行业都具有专业特征和社会属性,这从汽车修理行业和球评行业都可以看出。专业说法可能成为诚信服务的表达,也可能成为欺诈行为的道具或遮羞布。而对于接受服务的人而言,也不可单凭某一个直觉妄言服务提供者进行了欺诈,而是需要调查研究。
如果人们评判事物脱离了专业基础,被某些专业知识不足所约束,就可能发生更多的“偏激指责”,形成“监督过度”,不利于市场经济文化的培育,也不利于诚信服务文化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