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限购的疯狂场景还历历在目,但一不小心一年就过去了,自主品牌是不是跟我们意淫的一样,已经死得差不多了?车主之家决定用现场调查走访来还原事实真相。我们走访了走访自主品牌的“大红人”吉利汽车,跟某集团4S店总经理聊了一下2015年的总体表现。
我以为吉利的今年的表现肯定是:降降降!
结果却是:涨涨涨!去年卖了1200辆左右,今年已经卖了1000辆。但如果剔除限购三个月没有卖车,下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是上涨的!
我以为吉利店内的销售顾问肯定没剩几个了
结果确实:刚开始确实影响很大,店内瞬间从90人规模降到50人,但随着恐慌期结束,销售人员在年底已经回到去年同期水平。
我以为吉利主要靠卖电动车才能抵抗限购!
结果确是:我们不靠康迪K11和帝豪电动车,销量增幅主要靠吉利博瑞来支撑!连新帝豪都得让位。
我以为吉利的销量肯定都是靠限购当晚突击卖出的
结果确是:限购当晚没时间操作,6点刚过就立马封店了,当天晚上是消化了部分订单,但基本都是A类用户,此前已经谈的差不多就差临门一脚了,当晚的疯狂应该是位置比较偏远的4S店才有,而且后续能不能通过审核还不知道。
我以为大家肯定都认为限购之后深圳越来越堵了
终于对了一回,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4S店老总站的高度够高,但没有跟最一线亲密接触,我还采访了吉利4S店的销售总监,他跟我们分享的东西则接地气很多,而且告诉了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卖车心酸。
1、限购后销售顾问跑了多少?
政策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限购刚开始,销售团队立马从30人锐减一半,很多人转投金融地产,也有一部分转投其他高端品牌的。但是随着后续市场的回温和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年底销售团队又全部回位了。
2、销售顾问收入有减少吗?卖车的提成是否有增加?
实话实说并没有,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为公司为了稳定团队限购初期卖车提成是有增加的,二来其实单个销售顾问的卖车量并没有那么高的下滑幅度。
3、销售车辆的比例有发生变化吗?
变化非常明显,我们店内的销量主力从此前的新帝豪变成了吉利博瑞,而关外店(不在限行范围)则依然没有变化,依然是低端的帝豪为主卖车型。
4、印象最深的购车故事能分享下吗?
有两个印象非常深,第一个是个女车主,她买的是一台吉利熊猫,印象深是因为她从看车下定到上牌只给了我们5个工作日的时间,原因是5个工作日后她的指标就要到期。
但因为当时店内熊猫卖得少,在车管所竟然没有目录,于是这一番折腾,但我们知道历来有关部门是按流程走的,什么时候能好真的没办法确认。随着时间的临近,车主越来越焦急,如果因此将指标丢失就不能接受了,因此车主开始给我们施压,并宣称要投诉我们。
而我们作为销售人员实在无法左右政府部门的相关操作流程,最终发现店内还有一个上牌指标,给车主吃了这样一个定心丸,如果最终审核没有那么快,那么先上到我们的指标上,然后在办理过户。
而最终并没有走到这一步,在指标最后一天搭上了末班车。
其实这种并非个别现象,店内摇到号的车主都有类似的行为,在指标4个月之后才开始看车,而且都是挑选最便宜点吉利熊猫购买,这占道摇号购车人群中的一半。
------------
编者按:这催生了一个很奇怪的购车群体,有驾照但没有强烈的购车欲望,但摇号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中,于是先摇号试试看,结果“不幸”中了。然后为了不浪费号而买车,这类车主普遍前期都在纠结要不要买,最后在惩罚机制和利益权衡之下不得不买一台车先占着号,这成立低端车的主销人群。
温馨提示,如果摇到号了了还是要提前决策,给自己预留砍价看车的时间,否则仓促购买价格不理想也没有买到自己的意向车型,那将得不偿失。
------------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吉利博瑞购车故事。车主是在2015年8月8日下定,因为所选颜色配置没有现车,等车2个月。又因为没摇到号选择上外地牌,但截至12月20日上牌依然没有完成。这期间车主颇多抱怨,而我们也非常无奈。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尝试了很多地方(东莞、惠州、佛山、珠海等地已经基本不去尝试了),现实汕头此前我们上牌都比较顺利,但最终什么程序都办好了,外地车就是不给开发票。只好转战河源,同样的居住证和其他各项硬性条件都满足了,也已经提交资料,但怎么催都不给回复。
目前车主着急,我们更急,但是又毫无办法。客户不满意,我们其实是夹心饼,更加难做。
-----------
编者按:从销售顾问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限购城市上外地牌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多,而这将直接关系到深圳很多经销商的生死存亡问题,对自主品牌尤其如此。
-----------
总体而言,限购其实并没有让深圳的自主品牌经销商气馁,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气质都很好。可是,按照现在的上牌阻力来看,如果断了上外地上牌的路,自主品牌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如果限购城市不断增加,这对自主品牌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限购我们不想说什么了,限行我们也不想说什么了,但政策是否应该考虑定位相对低端的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也许不需要政策的特殊照顾,但政策直接在自主品牌的伤口上撒盐这也说不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