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喜欢带有“L”的宝马,因为他们觉得宝马的精神因此被亵渎,但无奈的是,在这个全世界都尊崇“市场说了算”这个真理的大环境下,想要生存就要学会适应。而奥迪A6L则是最先领略这个真理的产品,相比德国本土车型,国内的A6拥有更长的轴距和更舒适的避震器调教,更依靠低调的外形抢占了中国公务车市场,成为国内C级车市场近乎独孤求败的局势。到底选择哪个更适合你?我们今天就来告诉你。
外形上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新A6L,与老款车型不同,全新换代的A6L终于在外形上找到了一些年轻、动感和时尚的气息,奥迪公司很可能想借此来吸引一些年轻有为的消费者,而不局限于公、商务场合和用途。这代车型的很多设计元素都更加犀利,上代车型圆润的整体线条在这代车型上更加硬朗,相信很多人都感觉到了,现在的车型越来越大,越来越臃肿,而这代A6L却似乎比上代车型更加干练和紧凑,如果不看数据也没有参照物的话,新A6L的视觉效果远比实际尺寸显得更灵巧。
灯光艺术是奥迪很重视的部分,奥迪的工程师曾经说过,他们要让人们在夜间仅通过灯光就能分辨出这是一辆奥迪。新A6L的灯光也采用了新的设计,尤其是LED日间行车灯的造型变得更加灵动和复杂,这需要极高的工艺精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也让A6L的前后大灯组显得格外精致,你不得不赞叹奥迪的设计师与工程师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让它看上去更像艺术品。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宝马5系L,它与上代车型的变化大刀阔斧,你可以很明显的体会到两个公司对于产品设计上的不同,相对奥迪的保守,宝马则要激进的多了,我们有时开玩笑说,宝马的新车总要在两三年后才会觉得特别漂亮,因为它的设计理念总是要前卫于我们的审美。尽管车身尺寸更大,但是仍旧保持着宝马产品所特有的运动感和前卫,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的俯冲感没有丝毫的生硬和突兀,品牌的精神被灌注在每一个设计上。
标志性的双肾型中网和天使眼大灯是每一款宝马产品都必不可少的,无论是白天、夜间还是静止、行驶中,宝马的家族特征辨识度都非常的高。而车身侧面,宝马5系L车型则显得更加修长,因为加长的幅度实在是不小,所以即便是从外观上进行了优化设计,但仍然有着很明显的加长痕迹,这点相较于老练的奥迪来说,要逊色一些。
两款车的轮胎型号出奇的一致,都采用了18英寸的铝合金轮毂,并且使用了245/45R18尺寸的轮胎,奥迪A6L所采用的是米其林PS3,而宝马5系L采用的是倍耐力P7,均为较高档的型号。
两款车的内饰风格也都继承了上代车型的整体风格,但是都经过了重新设计,提升了档次感和时尚感。奥迪对于内饰整体精致程度和科技感都把握的非常到位,从材质的选择、工艺的细腻程度和造型的设计上,都力求给驾驶者和乘客最精致的感受,从皮质材料的触感到车内各种按钮的阻尼,甚至每个需要用手操作的部分的造型设计都堪称完美,这也是我个人最喜欢奥迪产品的部分。
而宝马5系L的内饰配色则显得更加商务,采用了常见的上深下浅搭配,在材质的选择和工艺坚固程度方面,其实两个豪华品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细节接缝处的设计和手感方面,5系L则显得略微粗糙了一些。其实车内所采用了配置在科技上并不输于对手,比如5系L所采用的电子挡杆就是A6L所不具备的,但是从整体科技感氛围的营造上,不及A6L强烈。
本次的对比重点在于辆车在驾驶和乘坐的不同体验,所以本次并不涉及太多使用和储物方面的内容,下面咱们就前排说起。两款车的前排座椅的感受首先就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奥迪A6L的座椅包裹感很好,并且相对比较柔软,乘坐的舒适性非常好。而5系L的前排座椅质地比A6L更硬一些,当然对于身体的包裹和支撑也同样出色,舒适感有着风格上的区别。不过5系L的前排座椅前段可以伸缩调教,并且幅度较大,对身材高大的驾驶员腿部支撑更加到位。虽然两款车型的前排座椅都带有加热功能,但A6L 的前排座椅的通风功能是5系没有的,然而5系座椅的调节方式更多,甚至座椅靠背上半部分都可以进行单独的前后角度的调节,所以两款车在前排座椅方面各有千秋,舒适与否还要看每个人不同的需求了。
两款车的仪表盘同样风格有着明显差异,A6L的仪表盘与车内整体氛围一样显得更加有科技感,而5系L则明显偏重于清晰和简洁,从使用侧面看,两者都很出色,但是A6L明显在细腻感和科技感上更胜一筹。A6L的方向盘握感与其视觉效果一样细腻,并且带有换挡拨片,四幅造型也很容易接受,而 5系L的方向盘设计则显得有些不协调,视觉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手感同样比较出色。两款车型均使用了带有自动驻车系统的电子手刹车,但是5系L采用了电子挡杆,使用起来科技感更强,操作也更加轻松。
下面来看看两个车队后排乘客的照顾程度吧,A6L在中央通道后方准备了双区空调,并且设置了标准的220V电源接口与USB接口,左右两个座椅还分别具有加热和通风功能,中央通道上方的两个杯架还具有加热和冰镇功能。后座中央扶手上的MMI多媒体操作系统几乎与前排的操作功能一致。后车门按键可以控制左右两个后门车窗升降,还可以控制天窗开关和天窗与后风挡遮阳帘,因为A6L的天窗是全景的,后排乘客可以享受到温暖的阳光,而两侧车门的遮阳帘是需要手动控制的。右后门拉手出的四个按钮用于控制副驾驶座椅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板键。
5系L 在中央通道后方的空调则只是出风口,不能单独控制温度和风量,左右两侧座椅被设置了加热功能,并且在同样的位置还有单独的读碟机,并左右两侧分别有自己的耳机接口。这个接口是配合位于前排座椅后方的液晶屏的,虽然5系L在后排中央扶手上没有独立的iDrive控制系统,但宝马为后排乘客准备了遥控器,用于控制后排液晶屏,乘客可以使用CD或DVD进行娱乐。后门控制键可以控制左右两侧车门和后风挡的电动遮阳帘,并且右后方也有控制副驾座椅位置的“老板键”,只是天窗大小是标准的,后排乘客似乎无法享受到这个配置。
不知大家看完两款车型后排的配置差异之后更喜欢哪个,从编辑自己的角度讲,更倾向于A6L的后排。虽然5系L为后排乘客准备了影音娱乐系统,但对于坐车看东西就会晕车的编辑来说并不适用,而且难道还要乘客随身带着自己喜欢的光盘吗?而A6L除了侧窗遮阳帘需要手动之外,其他诸如独立空调、全景天窗以及座椅通风和电源接口都更加实用,而后排座椅的舒适程度也是A6L更高一些。
说完了配置,再看看两款车在加长之后的空间表现吧。两款车在前排空间方面都没有太大差异,对于身高175厘米的驾驶者来说,宽度、高度都足够充裕。在保持前排座椅不懂的情况下,A6L腿部空间接近两拳,头部空间超过一拳,乘客可以很轻松的翘起二郎腿。5系L在同样的前排驾驶者情况下,腿部空间轻松达到两拳,同时头部空间也有一拳以上的余量。不过就体验者的感觉,5系L的后排座椅坐垫长度更长,对腿部的支撑更好。
两款车售价非常接近,动力系统也比较接近,35FSI的A6L采用的是一台6缸2.8L发动机,最大马力220匹,最大扭矩280牛米,采用带有模拟8速的CVT变速箱。530Li采用的是一台直列6缸3.0L发动机,最大258匹马力,最大扭矩310牛米扭矩,与之匹配的是一台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在日常驾驶中,A6L所体现出来的驾驶特点与老款车型十分相似,操作力度较轻,整个车辆给你的反馈不想它的实际尺寸和重量那般迟钝,相反显得比较灵活,只有在狭小的街道或胡同中,你才会感觉到这辆C级车并不如你想象般紧凑。虽然与上代车型相似,但在整体性和质感的营造方面有着更大的进步。
而5系L则不同,它表现出的依旧是德系车特有的那种厚重与扎实,你驾驶它的感觉绝对不像在开一辆小车,油门、刹车和转向的力度都比较厚重,虽然这代5系的避震系统相比上代车型已经偏舒适调教的更加明显了,但如果与A6L的避震设定相比,还是显得更加硬朗一些。
A6L的驾驶完全不需要适应,源自底盘、发动机等方面的反馈就与它的内饰一样细腻、柔和,舒适的避震系统设定可以将大大小小的震动缓解或完全过滤,始终让车内保持舒适和安静。当然,相应的转向系统所传递来的路感并不那么清晰,CVT变速箱平顺且安静,但却抑制了爆发力的发挥。不过千万不要被舒适的驾驶特点所迷惑,实际在弯道中或高速路上,A6L都表现出很高的极限和稳定性。
5系L同样可以过滤掉一些震动,但却仍然会留一些给你,力度和转向比的合作让5系L的方向盘显得更加紧凑和精确,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在日常驾驶中虽然平顺,但仍然感觉换挡的动作有些过分频繁,尤其你需要加速但其实幅度并不大的情况下,变速箱总要先降下一挡,因为在舒适模式下,发动机的准备转速较低。不过一旦油门动作大些,自动变速箱的表现十分灵敏,会迅速降下一挡、两挡甚至更多,直列6缸的高转速爆发力绝对能令你满意。
在公路驾驶中,两个车的特点鲜明,A6L的细腻柔和和5系L的厚重沉稳都十分令人喜爱,所以选择它们可能需要一些场合,如果疲惫且道路拥挤,我更愿意选择开起来更轻松、灵活的A6L,如果路况畅通,我则更偏向5系L,原谅我的贪心,对于驾驶感受的贪婪让我认为这两种驾驶风格都是一种乐趣,当然,这也仅仅是城市中驾驶的一点感受,我们当然不满足于此,所以绕桩测试可以让我们看到它们真正的差异。
在绕转测试这种极限的状态下,A6L显现出了犹如在公路上的感受,只是将其更加放大,它的极限很高,车身的动作线性且十分容易控制,方向盘的回馈力和指向的准确都比预期表现得更好,车头比较灵活,掌握好节奏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极限状态下的A6L就像在公路上的表现一样,容易驾驭。然而舒适的避震器让车身姿态不够优雅,车身侧倾十分明显,且反映的速度稍有些慢。
你说轴距加长了对运动性能丝毫没有影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宝马就是有能耐将它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紧凑的转向系统让5系L在极限状态中的动作显得比A6L更加敏捷,方向盘的反馈和车头响应速度都十分理想。虽然轴距加长了但车尾的跟随性仍然十分出色,整车的刚性依旧令人满意,避震器的后半程支撑还算有力,车身的反应速度也比预想中要快得多,是典型的宝马似的感受,哪怕是个这么大的车和这么长的轴距。
总结:经过几天的对比试驾和体验,你很难特别明确的肯定谁或否定谁,两款车无论是城市驾驶还是极限驾驶,都有着明确的偏重和不同,虽然它们在进入国内之后都对后排进行了特殊的关照,但细分市场仍然有所不同。如果纯以乘客角度考虑,我会选A6L,精致的内饰和舒适程度令人无法自拔,然而从驾驶者考虑,我还是偏向于5系L,其品牌精神并未因加长而有所转变,只是变得不如以前明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