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车主之家 > 汽车导购 > 车型图解> 未曾得势先失宠?本田第九代思域解析
未曾得势先失宠?本田第九代思域解析
2011年08月29日 10:56 来源: 爱卡汽车网 编辑:邱彪 打印 手机阅读
[导读]第九代的本田思域最早出现在北美市场,首次亮相是在2011年的北美车展上(国内亦称“底特律国际车展”,世界三大车展之一)。之后这款车型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Greensburg正式投产。

         失败的前例——本田第七代思域的滑铁卢(2)

       而偏偏第七代的思域在采用了退化后的悬挂之后,车内空间相比6代车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操控性和这方面的潜力却极度下降,虽然在衍生自第七代思域的第二代思域TYPE-R车型,EP3上对悬挂系统做出了小幅改良,在同样衍生自这代车型的高性能版本Integra TYPE-R(DC5)上做出了进一步的改动(这两款TYPE-R虽然大体上悬挂布局与普通款相同,但尤其是后者,做出了很大改动来力图补救,其中很多改动甚至是近乎在民用车上独一无二的),但其本质上的迟钝性还是难以变更的事实。

思域历史

       七代思域操控钝化对在其基础上研发高性能版本造成很大困难,DC5就只得修改悬挂

       如果说这个星球上,有什么东西最忘恩负义的话,那么就是市场了,市场才不会管你曾经有什么销量上的光辉历史,有什么赛道上的彪炳战绩,市场只会在乎你现在的表现。在七代思域的市场周期内,市场这个东西,很明白很大声的告诉本田:人们是不需要一台挂着HONDA的H字形标示的丰田花冠的,玩中庸?本田你搞没搞错?谁是因为本田中庸而买本田的?这就跟SONY企图忘记创新和高科技去和竞争对手玩价格战一样可笑。这种行为除了被称作“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的愚行,大概也不能让评论者想出别的称呼了。

思域历史

       不再有着性能潜质的七代思域,甚至被车迷冠以“本田花冠”的戏称

       顺便说一下,一向喜欢有事没事胡闹一把的日本人似乎这会还有跑到本田技研本部门口以及社长本人的私宅门口进行抗议的例子。甚至据路边社消息说,当年还有威胁本田社长和诸位高层的人身安全的疯狂粉丝,叫嚣给本田来个226事变(战前旧日本时代的昭和军阀三大下克上事件之一,参与兵变的旧陆军部队暗杀了当时的多位内阁成员),直到第六代社长的福井威夫任上,这个谣传都有继续出现。当然这一切的原因都很简单:那时候的本田实在太失败。

思域历史

       或许正是七代的失败,催生了八代思域的回归,衍生的TYPE-R型更是称为一时之选

       或许也正是7代车型的失败催生了第八代车型的某种程度上的回归,第八代的思域,虽然前后双摇臂悬挂可能因为对车内乘用空间的妥协而永远回不来了,但相比第七代的操控性却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而派生出的TYPE-R型,FD2,也算是不论市场销量还是赛道战力都相当强大的车型。当然,现在思域TYPE-R(FD2)已经停产,新一代车型当中是否会有TYPE-R的位置都成了疑问的事情都是后话了。

         又是悬挂更替时——多连杆后悬挂的加入是好是坏?

       第四、五、六代的思域的成功和大受欢迎因为其操控上在同级当中无出其右的优势,第七代思域的失败因为其操控性能的钝化和退步,而之后的第八代思域的成功又因为其多少回归了原先的设计路线。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最本质上的原因则是悬挂系统的搭配和其调教的风格取向。那么,最新的第九代产品又更替了悬挂系统的搭配,从第八代的前麦弗逊后双摇臂形式更替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形式,这次又如何呢?

思域历史

       九代思域和先前的七代一样,又一次更替了悬挂形式,这次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就像大家知道的一样,以坊间之技术力量,很难做到对一辆原厂车所具有的悬挂系统的形式进行改动,诸如上海大众333车队对参加CTCC的POLO赛车所作的那样将扭力梁后悬挂改为麦弗逊后悬挂,或者像泛珠赛等高等级民间赛事中的飞度赛车那样将扭力梁后悬挂改为多连杆悬挂的形式的改动不论在技术可行性上还是实用性上都不可能,哪怕对于原厂车的悬挂重新调教都存在很大的技术难题,远比更替发动机更为麻烦,一台车本身的悬挂素质和调教就成了相当重要的事情。

思域历史

       这次,九代思域的后悬挂被换上了多连杆

       此次思域换用多连杆悬挂(除欧规车型之外,欧规车型将继续沿用上代欧规车型的扭力梁式悬挂),算是本田思域近40年的历史当中的头一遭,这种硬件形式上的更替以及后续的调教取向的变化会造成如何的表现上的差异呢?让我们先从多连杆悬挂这种悬挂形式说起。

思域历史

       在量产车上第一个采用多连杆悬挂的是1979年的奔驰S级(W126)

       多连杆悬挂的使用在现时下的车型当中多少算得上是一个流行趋势。这种悬挂的开始使用也就是近二、三十年间的事情,最初使用此种悬挂形式的量产民用车是1979年诞生的第五代奔驰S级车型W126。而这种结构相对复杂,研发成本和调教难度较大的悬挂形式从不那么在乎成本的豪华车大规模的扩散到紧凑型车上则是近10年来的事情,比较有代表性的使用者就是第五代以后的大众高尔夫和捷达(亦即国内的一汽大众速腾)。

思域历史

       而首先把多连杆悬挂大规模带到紧凑级车上的则是第五代大众高尔夫

       最初最原教旨意义上的多连杆结构悬挂,可以视作是双摇臂结构悬挂的派生品,两者的不论是外观还是实际上的功用都相当类似,只不过多连杆悬挂以连杆取代了摇臂(实际上多连杆悬挂从技术角度讲,还受到拖曳臂悬挂很大影响)。而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汽车悬挂系统方面科技的发展,多连杆悬挂也越发展越复杂,出现了五连杆甚至六连杆结构的悬挂形式。而因应现近些年来流行的复合型悬挂的风潮,还出现了所谓复合型多连杆的悬挂,即以摇臂和连杆相结合的多连杆悬挂系统,比如马自达RX-7、本田第八代代雅阁、雷克萨斯IS、GS均为此种结构的后悬挂。

经销商推荐 [切换城市]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车主之家(www.16888.com)
备案号:粤ICP备06021273号 电信与信息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80314
深圳30年网络信息杰出贡献企业 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监事单位 深圳四川商会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