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中国市场,铃木却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两家合资企业长安铃木、昌河铃木起步均不晚,却一再错过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良机,除了长安铃木早期推出的奥拓有过短暂辉煌后,两家合资公司后续推出的产品,均难言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整合成为铃木中国开出的药方。
而铃木与合作伙伴长安的 "梁子"正是在双方各自的"迫切变革"中结下的。2009年11月,兵装集团重组中航集团旗下的汽车资产,昌河铃木被纳入新长安,这一整合使得新长安成为铃木在华两家合资企业的中方统一掌控者。
在两家合资公司成为 "一家人"后,铃木萌发了直接促成合资公司合并,由此腾出一个合资名额,再寻一家合资伙伴开拓中国市场的期待。而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当时也曾明确表示,肯定会重组这两个铃木合资企业。
与此同时,为了更快的扭转在华局面,铃木再次换帅,樽本浩司接替桥本俊明就任铃木中国总经理。这位没有任何在中国工作经验的日本高层走马上任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其就任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继续推进进口车与国产车的并网。
2010年初,长安启动了对昌河铃木的整合。原长安福特执行副总经理邹文超出任昌河汽车董事长,原长安汽车销售公司副总李黎调任昌河任总经理,同时,哈飞和昌河均可以使用长安汽车标识。
但所有的整合就止步于此。在洞悉了铃木欲另寻合作伙伴的打算后,"不整合"的拖延政策成为新长安的回应。
2010年7月初,樽本浩司主动向媒体表态:"铃木汽车正在与多家公司接洽,计划在中国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随后便爆出铃木已与大众、上汽接洽,商谈三方合作的消息。
事后证明,铃木的单方面行动激怒了长安,"如果铃木一定要寻找第二家合作伙伴,长安汽车集团方面将终止对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资源整合。"
一个月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态,不支持铃木在中国找第二家合作伙伴。"对于铃木在中国再找一个合作伙伴的事,我们已经和铃木中国公司对接了,希望他们澄清一下,从国家产业政策来说不允许,另外从铃木本身来说也没有这种可能性,所以铃木还是要和长安一心一意把中国市场做好。"这句透着"威胁"的表态也宣告铃木在中国的布局将暂时定格。
自此以后,铃木中国在中国市场更加小心谨慎。但合资公司合并的搁浅并没有浇灭铃木的统一梦想。铃木中国开始加大对渠道的整合,而这一时期上市的进口车凯泽西便成为了铃木实现曲线救国的平台。
在业界看来,三年内铃木中国换了三任总经理、中级车凯泽西匆忙上市,都充分表明了铃木对于中国业绩的不满以及加快发展的急切心态。时至今日,虽然凯泽西败走进口车市场,但在中国市场上势单力薄、没有话语权的铃木是否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未来彻底与长安绑定在一起,尚不是十分明确。
即使在离任前的几个月,樽本浩司仍表示:"昌河铃木与长安铃木的总公司合为一体的重组计划正处于商讨阶段,预计将会分阶段地进行调整,但具体的进度和时间表方面尚无法透露。"
可以肯定的是,同样对与铃木合资企业业绩感到不满意,且在这场合资博弈中居于主动地位的长安汽车集团,不会轻易答应铃木在中国另寻新欢。
这种僵持成为山本克朗在中国职业生涯的起步状态。但值得玩味的是,与迫切而激进的樽本浩司不同,这位继任者似乎选择了稳妥路线,对于铃木与长安之间的纠纷表现淡漠。
在已接受的媒体采访中,山本基本不提渠道整合之事,并坚决否认铃木有意在华寻找长安之外的第二个合作者,表示目前一切工作重心都是和现有合作伙伴搞好关系,呼吁中国政府给予小排量汽车更多的支持。
2月24日,铃木中国有关人士在电话中表示,不久后,将在上海开设第一家独资直营店。这也意味着,不管是否在中国寻找第二家合作伙伴,铃木方面都不会放弃"三网合并"的计划。
在业界唏嘘铃木中国妥协了的同时,知情人士也透露,长安目前也并非不想整合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毕竟两家合资企业地位近年越来越边缘化,整合资源对各方都有好处。但长安方面依然坚持"整合可以,但前提是铃木保证不在中国另寻其他合作伙伴"。
2011年初,铃木集团董事长兼CEOOsamuSuzuki在新车发布会上称:"目前,我们的竞争对手在中国销量已经接近100万辆,甚至有的接近200万辆。如果我们的销量达不到50万辆,我们在中国市场将无法生存。"但他表示,目前还没有制定达到这一目标销量的具体营销计划。
在合作关系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铃木在中国设定的任何目标都难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