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上广为流传的凯泽西国产以及铃木中国再度换帅的消息,再度引发外界对于铃木在中国发展的关注。
在中国的几大汽车国企的合资阵营中,长安是最霸气外露的一家,而在长安的合资伙伴中,铃木是最弱势的一个。正是这样的组合,决定了铃木在中国行进的艰难。
两个月前,迫切推进三网合并寻找新伙伴的樽本浩司离去了,成就了铃木中国"三年连换三任总经理"的高层更迭记录;同时,进口车凯泽西也在中国折戟。铃木在中国的"统一梦想"再次走向迷雾中。
据称,手握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两家合资公司,却可以拖延整合的长安已经传出话来:要想并网可以,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并网后铃木不能在中国再找第二家合作伙伴!
在这种情况下,日前传出的"凯泽西将在长安铃木国产"成了一个微妙的信号,进口凯泽西的不争气让铃木在与长安的博弈中再失一局已是事实,铃木的"统一"持久战将在2011年如何演变耐人寻味。
不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铃木中国方面明确否认了凯泽西即将国产的消息,且表示不会放弃之前一直努力推动的并网,不久后,铃木中国还将在上海开设第一家独资直营店。
"凯泽西模式"的失败
2011年中国农历新年刚过,网上就流传出一份铃木今年将在中国投放的国产车型目录,铃木在华两家合资企业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分别获得两款新车,其中,中级车凯泽西赫然出现在长安铃木一栏中。
"我们没有听说这样的计划",铃木中国相关人士否认了这一消息。
2010年7月,凯泽西肩负着铃木中国的厚望进口上市。"我们希望进口凯泽西的年销量能够尽快达到10000辆,在这个基础上,希望凯泽西能够转入国内生产。"时任铃木中国总经理樽本浩司信心百倍。但最终北京市场月销量仅为个位数的市场反应却让铃木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中,这也成为樽本浩司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在铃木中国的网站上看到,第一条新闻就是 "凯泽西现金优惠4万元",市场上,凯泽西的最低价已跌破15万元。对于铃木中国来说,进口凯泽西成了一个"鸡肋"产品。而按照铃木中国当初的计划,凯泽西的热销不仅是提升品牌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与长安博弈、实现在华三网合一的重要筹码。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3年,能够完全实现铃木在华的三个产品销售渠道——长安铃木、昌河铃木及铃木进口车销售网络的1200多家4S店的并网销售。"凯泽西上市发布会上,樽本浩司雄心勃勃地宣布。
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是:借助凯泽西的成功,铃木中国的进口车业务将可以快速铺开,并最终以建立独资直营店的模式与长安抗衡。在这种模式下,铃木将逐渐实现合资车型和进口车型并网销售的终极梦想。
据悉,铃木原计划今年仅在北京就要建立6家进口铃木的直营店。
凯泽西被赋予的另一个重任则是扭转铃木进口车的低迷局面,近几年来,进口车品牌基本都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但铃木旗下入华多年的超级维特拉和吉姆尼销量却一直不温不火。
樽本浩司在2009年上任时就宣称,自己的使命是"把铃木这十年来在中国的不好数据改掉",而首要目标就是要打破吉姆尼和超级维特拉两款车半年仅卖出1500多台的尴尬。
去年3月,铃木中国在上海成立分公司,将包括销售部门在内的相关职能部门迁到了上海。"上海分公司成立后,铃木中国在进口车的业务管理上进行了加强。"铃木中国相关人士表示。
樽本浩司表示,将凯泽西引进中国市场,除了拉升铃木的品牌形象,树立全新的口碑效应外,他也希望凯泽西能够拉动起铃木在华的整体销售数字。与此同时,樽本浩司在任期间还专为吉姆尼的宣传而展开多次媒体沟通。
但凯泽西的表现宣布这一计划失败。业内分析指出,无论并网的博弈,还是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进口车都是铃木与长安制衡的主要筹码,但目前凯泽西已经削去了半个筹码。
绑定长安?
强势的长安是横亘在铃木实现统一梦想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但目前,绑定长安,似乎成为铃木唯一的选择。
2010年底,上任仅一年多的樽本浩司离开了铃木中国,接任樽本的是一头白发的山本克朗。与前两任相比,樽本的任职时间并不算短,但最终和前任一样,栽在了渠道并网的路上。
截至2010年1月,铃木在日本的累计销量达到2000万辆,自此,铃木成为日本首个进入2000万辆俱乐部的小型车专业制造企业。但在中国拥有"三个公司"的铃木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华总销量仅为26万辆。
铃木在中国发展得不理想,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在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市场,铃木是最成功的外资品牌,其在印度的合资企业马鲁蒂铃木公司多年牢牢把握着50%的印度汽车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