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时光返回到十年前,大家看到的力帆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无论是尹明善(力帆创始人),还是力帆品牌都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12岁的尹明善早年丧父,且因为其为地主出身被没收财产;20岁参加高考又因地主出身,被列为“右派”并送进重庆合成化工厂劳改;两年后被发配到劳改农场,而这一次是二十年劳改生活,劳改期间遇到“贵人”,学习了英语和经济学;再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展示了自己的英语能力,这才得到“重用”。
一系列的经历过后,1992年,55岁的尹明善创办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买入摩托车发动机配件,组装成发动机,再贩卖出去,从而获取中间的利润;1994年,国内首创100ml发动机研制成功,一年后成功开发该级别电动启动的发动机,同样为国内首创。
2001年转军汽车市场,“轰达”正式更名为“力帆”,其中几年的波折过后,2006年年初力帆旗下首款车型——520举办了上市发布会,正式进军汽车市场,紧接着与10多个国家签下了力帆520车型的销售订单。
20世纪末,21世纪初无疑是力帆最辉煌的时期,但跨进汽车领域后的力帆好景不长,创始人尹明善退休后更是东零西落,去年年初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出售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去年年底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转让给车和家,今年上半年亏损9.5亿元。
针对上半年财年亏损严重的状况,力帆也作出了告示,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公司产销,造成其产销量大幅下降,毛利额减少;其次,因融资环境困难,公司资金紧张,为维持生产经营、维护公司信用,公司积极多渠道融资,造成融资成本增加,亏损额度增加;最后,公司乘用车基地搬迁影响生产计划和部分设备的可使用度降低,造成资产减值。
明眼人都知道,力帆所表达的原因过于官方,车企发展不堪当然离不开其制造的车型。细数过来,力帆的衰落有迹可循,“止步不前”或许就是背后的原因。力帆转战汽车市场后,并不像在转型前那样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创举,第一款车型搭载MINI的1.6L Tritec发动机,底盘采用了PSA集团的技术。
发展初期缺少核心技术还可以理解,但力帆在之后的新车型中也没有较大的突破。最初的620车型模仿3系,320车型模仿MINI,这些都“情有可原”。但力帆如今还是没有跳出模仿的圈子,最新的轩朗车型模仿福特,迈威车型也有汉兰达的影子。
今时今日论外观、内饰的设计,一线自主品牌车型绝对不输部分合资品牌,甚至在这方面是超越的水平。而力帆既没有突出的家族化设计,也没有领先的三大件核心技术,甚至迈威车型还在用4AT变速箱。品控方面也是相当差,例如发动机漏油、抖动、熄火、动力消失等问题。没有“外在美”,更没有“内在美”,力帆所制造的车型注定会面临市场淘汰的这一天。
力帆的在售车型也有两三年没有更新了,配置低就不说了,就连国六的排放标准也没有同步更新。当然了,你我都明白目前力帆已经没有更新的必要了,不需要花这个钱,但貌似也没钱花了。另一方面,没有更新国六版车型,意味着力帆没有意向在燃油车领域中布局新车了?
而新能源方面同样看不到力帆的用心,油改电的EV车型更像是骗补贴的“工具”,并不是实打实地研发。续航里程也没有突出,力帆820EV(期间车型)工信部综合统计续航才401KM。
今年5月,力帆汽车30余家经销商来到其重庆总部要求退网补偿。其中维权原因多个,其中主要原因如下:2019年3月起力帆无车可发,且不退款;给非授权经销商的批售价远低于给授权经销商供货价,造成市场价格混乱;产品质量低下,迈威、轩朗车型发动机、变速箱、电路返修率过高;拖延建店验收和拖欠支付建店补偿等。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力帆在汽车界已经边缘化,我们也毋需同情,物竞天择是必然的。力帆没有把握好自主品牌在汽车市场集体发力的机会,止步不前只会落后。已经千疮百孔的力帆在汽车领域就连破釜沉舟的机会也没有了,尽早止损,将事业重心转回至摩托车上或会是目前最好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