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之家 驾驶技巧】近日,接到某车企两款车型车主投诉,反映这两款车最新上市车型加装了后防撞钢梁,而之前销售车辆存在明显减配行为,可能导致安全隐患。车主要求厂家免费为已售车辆加装后防撞钢梁。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车主集体抱怨关于后防撞钢梁的减配了,那么,后防撞钢梁到底有没有用?企业减配有没有道理呢?
后防撞梁应用的意义与演变过程
对于车辆后防撞梁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长期以来成为业内争论的热点话题。想要弄清后防撞梁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后防撞梁。后防撞梁一般是由冷轧钢板冲压而成的,与车身相连接。主要作用在于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为防护车身、减少变形的重要安全装置。
防撞梁的应用,要追溯到早期的汽车车身结构。当时的汽车一般为非承载式车身,主要安全结构位于底盘位置的横纵梁车架。而车身则主要是安装在车架上,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以及提高美观度。为了减少在碰撞时对车身的损伤程度,便在车辆的前后纵梁顶部安装有防撞梁保护车身。
目前,绝大多数的轿车车身,都已应用承载式车身结构。这种结构的设计理念不同于非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是承担全部载荷的刚性壳体,车身主体有类似于车架功能的底盘。而对于这种结构的车身而言,主体的刚性强度要有足够保证,在碰撞时尽量较少变形量。而车辆的前后部位,更多的是留给碰撞时的吸能缓冲区。碰撞缓冲区的概念是梅塞德斯·奔驰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其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发生逐渐变形,以吸附事故中产生的绝大部分的撞击能量。车身改为这种可以变形的设计后,乘员所承受的强烈的撞击力就可以大大减小。使得作用于乘员身体上的力和加速度,不超过规定的人体忍耐极限。可以说,吸能概念的引入,已经改变了此前认为的车身钢板越厚越安全的理念。
后防撞梁的作用更多是减小车身损失
相对于消费者与厂家针锋相对的说法不同,业界人士对于后防撞梁的观点无外乎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没有后防撞梁,并不代表汽车安全性能不过关。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没有后防撞梁,会导致车身遭受更大的损失。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在中低速碰撞中,后防撞梁可以起到一定保护及减小车身变形的作用,但前提是防撞梁连接支架要具有一定缓冲吸能的作用。后防撞梁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撞击力,保证汽车在发生轻微的追尾碰撞时,能够牺牲后防撞梁以保证车辆底盘的完整。换言之,如果再坚固的防撞梁直接刚性连接到车身上,也起不到任何的吸能作用。不仅会损伤到车内乘员的颈部,也会造成车身结构的扩大性损伤。而在高速撞击下,后防撞梁实际上也是杯水车薪、螳臂挡车,“长安街事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英菲尼迪车辆高速撞击等红灯的派力奥时,车后部会在强大的撞击力下严重变形,从而对车内乘员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目前,消费者对于后防撞梁最纠结的地方,在于担忧碰撞时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安全法规只有正面和侧面的碰撞标准。而新车在接受C-NCAP检测时,正侧面碰撞结果是打分的主要依据,尾部有无防撞钢梁并非规定测试内容。对此,多年从事安全工作的专家认为,不同汽车品牌有自己的碰撞安全理念,尾部有无防撞钢梁不是评价汽车安全不安全的唯一标准。决定汽车碰撞安全的,主要是汽车整体骨架的设计和质量。实际上,乘员安全区的主体钢架结构及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才是避免车身发生大的碰撞变形,真正保证乘员生存空间的“功臣”。但相对来说,带有后防撞钢梁的车还是要比没有的更为安全一些。
多车型未配后防撞梁 以日系车为主
除了此次一些车主集体投诉,实际上早在2010年,东风本田CR-V便出现因车辆无后防撞梁,而引发了CR-V车主投诉的一个小高潮。
实际上,很多的品牌车型均未配后防撞梁。例如,东风日产的轩逸、骊威、颐达、逍客;广汽本田的飞度、锋范,东风本田的思域;马自达2;大众的新POLO、新宝来、新桑塔纳;斯柯达晶锐;中华骏捷FRV等。其中,不乏欧美系车型的身影,但依然以日系品牌车型为主。从车型来看,除东风本田CR-V以外,其余车型均集中在AO及A级轿车中。
而无后防撞梁实际上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彻底取消防撞梁结构(无带缓冲吸能功能的防撞梁连接支架),另一种为以泡沫填充物代替(带缓冲吸能功能的防撞梁连接支架)。实际上,第一种情况不具有任何碰撞缓冲作用,容易对车身及人员安全造成更大威胁。而配有替代后防撞梁作用的缓冲装置车辆,在碰撞过程中还是可以为车内乘员,提供一定缓冲吸能作用,减轻对人员的伤害。
编辑点评:由以上分析可知,后防撞梁可以降低中低速碰撞对车身尾部尤其是后备箱造成的伤害,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在车内乘员安全方面,后防撞梁并不是保护车内人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实验证明,吸能缓冲作用可有效降低碰撞对人体的伤害,而车身在碰撞时是否足够安全,则取决于乘员安全区的主体钢架结构及强度。企业减配,降低成本毫无疑问是基本动因。应该说,减配对很多企业来说并不是草率的决定,一定是多方面做了均衡,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驾乘人员的安全。但是,这样的决定从长远看可能并不明智,降低了产品竞争力是一方面,让消费者觉得厂家首鼠两端,也会在声誉上大大失分。
因此,车主之家建议生产厂家,宁可在一些花里胡哨的技术上省成本,也不要在消费者特别在意的安全方面动“歪脑筋”,后防撞钢梁是个典型例子,减配发动机电子防盗系统也是企业另一个要尽量避免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