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十届广州汽车展览会以媒体日的方式开启了大幕。虽然此前业内有诸多议论,但是不管是乐观与悲观都不能完全概括出此次广州车展(微博)的全貌。
这届广州车展,场馆内那种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基本不存在了,虽然新车首发仍然挤破了眼球,然而整体的趋冷气氛还是不能被参加展会的已经汗流浃背的企业与媒体的每一个人所能冲淡。不过,这种趋冷中环境中更多的是一种平静,还有一些从容,也有些顽强,偶尔夹杂着一点点叹气。
第十届广州车展的口号是“引领方向、驾驭未来”,其实从这次的车展中,确实能够看出目前特别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些重要发展特征。
这届广州车展虽然具有地方车展的特色,但是仍然能够看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些脉络和走势。
自主品牌稳定提升
第十届广州车展中,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有参与,不过参加的自主品牌中,少了许多喧嚣,多了几分成熟与平静。
参加车展对于这些自主品牌来说更多的是显示一种存在与成长,而这恰恰是目前自主品牌经历10多年发展以后的最重要的特征。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风险的最大承受者。召回从规定升格为条例,就有人认为自主品牌的召回数量将急剧增加;三包要出台,就有人说自主品牌将遭遇巨大的危机与挑战。
然而,从参加这次广州车展的自主品牌企业中,已经暗含着一种顽强增长的力量。比如,长城汽车与吉利汽车在自主品牌的增长中各领风骚,长城汽车在SUV领域中的市场优势逐渐增加,吉利的帝豪品牌不断获得市场的认可。比亚迪不仅要在传统汽车中实现智能化的进步,而且也继续坚持新能源汽车路线不动摇。而比亚迪通过在几个重点城市深圳、天津、长沙等国内外城市示范,已经在逐渐实践着新能源汽车的理想。与深圳市鲲鹏出租公司新签订的交车协议,让更多的电动车驶上深圳市的大街小巷。上海汽车则继续坚持稳健的产品策略,使得荣威(微博)与MG(微博)名爵的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青年莲花则没有在收购萨博的挫折中丧失锐气,依然坚持前行。
自主品牌依靠的已经不是锣鼓喧天,而是扎实的产品品质的进步与战略的不断调整。有过失败,但是,昨天尝试了太多失败的自主品牌,已经在开始接近成功。
目前,能够证明自主品牌进步的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分界线正在弱化国别特征。过去,一提到外资品牌,必然代表强势;一提到自主平,必然就是弱势。然而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一些自主品牌已经超越了许多的外资品牌,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对外资品牌形成威胁。比如,长城汽车在中国的SUV市场中的实力不容外资品牌小觑;比亚迪电动车已经在深圳市跑了两年多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当中国的汽车社会仍然对于中国的本土汽车企业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在向自主品牌倾斜。
日系品牌的车展机会
广州车展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日系汽车品牌的表现。当许多人还在认为日系汽车品牌会缺席广州车展的时候,日系汽车品牌却全员出现。
对于过去的两个月时间中的市场表现,日系汽车企业五味杂陈。但是,在经过了连续两个月的市场下滑以后,日系汽车要回来了。而广州车展的强势亮相,则表明日系汽车品牌期冀从此“触底回升”。
比如,丰田汽车公司的参展面积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增加。而丰田中国负责人所讲到的“要让日本的丰田变为中国的丰田”,则释放出未来丰田公司中国市场战略的从快、从深、从中国化。
从目前来看,如果中日关系不再出现新的刺激两国外交恶化的因素,随着中日关系的逐渐正常,日系汽车市场份额将逐渐复苏。
不同的是,经过这次的市场打击,并不是所有的品牌会同步复苏,甚至会出现分化。其中丰田等强势品牌复苏快速且有可能抢占其它弱势品牌的市场,而铃木等小型汽车企业则会因为市场份额的逐渐缩小而越来越边缘化。
德美品牌稳中有危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德美两家品牌无出其右,不相上下的竞争格局让它们能够有效躲避欧美本区域的市场危机。
也因此,欧美两类强势的外资品牌,在广州车展上表现得更加咄咄逼人。全系列多品牌的产品阵容集体亮相,也只有欧美最为代表的两个品牌大众与通用才能有此气魄。
但是,当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饱和,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空间越来越小,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还能再占据如此的优势地位吗?
日前,大众公司将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新桑塔纳的上市发布会选择在欧洲,意义非凡。30年前,桑塔纳来到上海大众,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全新之旅,也开启了大众公司领导中国汽车市场的征程。今天,大众公司再次从欧洲发布新的桑塔纳,是否就是大众公司预期的中国汽车新时代的到来,以及大众公司面对中国新的汽车市场环境下的新的市场策略的调整。
哪些品牌会被淘汰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强的结果,就是会出现一种后果:必然会有一些品牌被淘汰,而这些被淘汰的品牌中,必然也会包括一些外资品牌。被淘汰不应该再只是自主品牌的“专利”。
在广州车展上,我们看到一些品牌没有出现,而一些品牌虽然出现,但是其展示的产品与技术、策略与信心都不能给中国消费者青睐它的充足理由。
菲亚特重回中国,需要多长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二流的品牌?标致雪铁龙希望以高端撬动另外一个市场,然而多年的品牌积弱,以及欧洲市场下滑带来的现实危机,又会让自己在中国汽车市场具有多久的持续发展尽头呢?因为,其强调的豪华定位,真的存在着品牌认知度极低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品牌,越来越多的产品,争夺越来越饱和的市场,竞争就是无情地淘汰弱者。
中国汽车市场继续增长的周期应该至少还有10年,10年过后,中国还会剩下多少的汽车品牌呢?作者(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