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踏踏实实做事,事做成之前到处乱说,别人会说我是‘大忽悠’——我就是个烧秸秆的,不想做媒体闪光灯下的明星。”这是萨博的拥有者、瑞典国家电动车公司(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以下简称“NEVS”)总裁、瑞籍华人蒋大龙的愿望。
除了不想当“大明星”、“大忽悠”,蒋大龙还有另外一个构想:打造萨博纯电动汽车。“历史证明,萨博高端车拼不过其他豪华品牌,也没有把握住中低端市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萨博的传统汽车是不成功的。”这是他在今年6月底曾经对本报记者说过的话。但是,这两个愿望实现起来并不轻松:无论有心或是无意,从生物质发电行业到汽车行业,他逐渐成为了闪光灯下的焦点;无论想还是不想,从电动车到传统车,他又变成了外界眼中的“大忽悠”。
11月1日,蒋大龙在北京亲口向汽车商报记者证实,NEVS已经迈开了启动恢复萨博传统汽车9-3生产的步伐。产品线狭窄、市场前景迷茫、零部件供应商倒闭破产、经销商损失惨重,面对之前传统汽车留下的“烂摊子”,蒋大龙能否再一次拯救萨博?
为何改变初衷
10月31日凌晨,汽车商报记者无意间在瑞典当地一家新闻网站上发现了一条题为“NEVS重启9-3生产”的消息,其中的描述颇为模糊:NEVS今日确认重启传统9-3生产的相关评估事宜。
传统9-3?蒋大龙当初雄心壮志要做的电动车最终变成了传统9-3?本报记者随即联系到了瑞典当地的一位消息人士。“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消息,但是根据NEVS刚刚召开的发布会上透露出的消息来看,此言非虚。”该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萨博汽车、特罗尔海坦(位于瑞典西部西约塔兰省、萨博总部及工厂所在地)和瑞典是创新和技术卓越的代表。萨博,蕴含着无数实现未来绿色交通的解决方案!”绿色树叶托起的蓝色地球,NEVS的官方企业网站上用了这样一幅图画,简洁明了地描绘出了蒋大龙对于未来的期待。
6 月底收购萨博成功后,蒋大龙曾在他北京的办公室中接受过本报记者的专访,并耐心地一一解答了记者的问题。“未来的萨博,将是世界电动车领域的佼佼者。”当时,蒋大龙为本报记者这样描述他庞大的新能源计划:手中握有的瑞典当地的萨博工厂的制造与设计能力、当时日方合作伙伴提供的电动车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及他对中国市场的信心,NEVS将把萨博汽车打造成未来世界领先的电动车公司:“电动车是方向,也是未来,萨博的电动车今后80%的销量会在中国。”
但没过多久,正如在收购前的低调一样,蒋大龙似乎又将自己有意隐藏了起来:对于NEVS、萨博的情况以及与他相关的一些报道,蒋大龙并不愿多言,对于本报记者的电话、短信,他也是以“不在国内”、“不好评述”回答。即便如此,当时的蒋大龙还是向本报记者透露出了要做纯电动车的决心:“我在国内也参加了一些新能源方面的展会,感觉收获很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萨博电动车的方向不会变。”
但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蒋大龙却改变了他的初衷。11月1日,蒋大龙在北京亲口向本报记者证实,NEVS已经迈开了启动恢复萨博传统汽车9-3生产的步伐。
为何选择“9-3”
蒋大龙要做传统车的消息传出后,业界一片质疑,“蒋大龙就是在忽悠”、“生产电动车就是噱头”等攻击意味浓厚的说法屡见不鲜。
“没错,恢复生产传统9-3的计划已经启动了。”11月1日,北京,刚刚回国不久的蒋大龙面对记者的提问并没有拒绝,他直奔主题,简洁明快、不带丝毫遮掩与犹豫地开始了对话。
“目前重启萨博9-3生产的计划已经开始逐步落实,生产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NEVS在对各个方面进行考察:只要满足了市场方面的需求、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以及经销商的分销与售后服务能力,我们就决定重启传统萨博9-3的生产。”据蒋大龙透露,如果一切顺利,2013年6月,萨博9-3传统车将正式下线 ——这个时间,正是蒋大龙原定计划中NEVS首款汽车产品电动车“EV1”的下线时间。
蒋大龙表示,生产9-3传统汽车并不是“拍拍脑袋” 想出来的,更不是外人嘴里的“忽悠”。“自从收购完成以后,NEVS收到了很多瑞典当地以及国外萨博传统车车主与粉丝们的反馈,希望我们可以重新恢复传统汽车的生产。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在以瑞典与美国为主的市场上,一部分消费者对萨博9-3的需求仍然很大——萨博陪伴了这些车主家中的几代人,他们爱这个品牌。”蒋大龙认为,作为汽车行业的新进者,获得原有车主的支持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他告诉记者,目前仍然在使用中的萨博各个系列车型的数量,接近200万辆。
在蒋大龙侃侃而谈萨博品牌对于萨博粉丝影响的过程中,本报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蒋大龙称,最近他与一个叫 “SaabUnited”(www.saabsunited.com)的网站上面的萨博粉丝们进行过多次交流——这是由一群关注萨博的人于2005年自发组建的非盈利性网站,上面会以博客的形式发布各种关于萨博的消息——在本报记者今年6月与蒋大龙的第一次对话中,当记者问及他是否知道该网站时,蒋大龙的回答是“不知道”。
“未来的9-3会结合凤凰平台的技术进行改进,会与之前的9-3大不一样,会有很多让人‘惊喜’的功能出现,同时,我们也在外观与内饰上下了大工夫。”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功能与改进情况,但蒋大龙表示,传统9-3的改变,都是他与NEVS对目前所有市场调查反馈回来的资料总结的结果。同时,他还向本报记者透露,传统9-3也会以中国作为主要市场:“萨博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中高端品牌,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钻石,它的价值还没有被中国的消费者所认知——因为之前的萨博从来没有关注过中国市场。未来9-3会先以进口的方式引进中国,我们争取让特罗尔海坦工厂的19万产能先恢复到12万~13万——其中会有传统9-3,也会有电动车。而且,传统9-3引进中国后,价格方面也会让人‘惊喜’。”
其实,9-3的复活早有征兆。9月底本报记者在瑞典,就曾有人向本报记者透露:“9月3日,NEVS正式完成萨博资产的收购后,就开始招聘员工。原萨博的客户经理、生产总监、萨博动力总成公司的前CEO都回来了。”在记者截稿前,更有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已被东风收购的、同样来自萨博的T Engineering AB中的7位工程师,在得知蒋大龙的最新动态后,也已经脱离原有团队,开始与萨博进行接触。“到今年年底,还会有几百位工程师与技术人员陆续回来,这是已经定下来的事情。”
“虽然重启传统9-3的事情还没有最终决定,但是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在走。”
电动车不干了?
“当时蒋大龙说要做电动车,一方面是因为得到了瑞典政府与NDO(瑞典国家债务办公室)的支持与赞同,另一方面,他在尝试打造一条贯穿发电、输电、用电的绿色产业链,而电动车,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但是,不要忘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要避开萨博前任拥有者通用的阻挠——通用不愿意中国再出现一个新的传统汽车竞争者。但到底是不是要做电动车,只有他自己清楚。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动车可能只是个噱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收购’,蒋大龙把所有人都忽悠了。”10月31日,国内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
“当时收购时根本没有想太多。”对于这种“忽悠”与“噱头”的说法,蒋大龙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在很多瑞典家庭中,萨博汽车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家人。这种感情是难以磨灭的。现在,NEVS在尽全力恢复萨博的名誉,打算做传统车是由市场决定的,根本不存在‘忽悠’:我没有忽悠任何人,也没有改变此前做电动车的计划,只是我们确实发现很多人还是喜欢萨博传统汽车的——我才接手萨博几个月,对于一些情况还在慢慢的熟悉之中,之前可能过于专注收购过程本身与电动车,反而忽视了这一点。”
“瑞典哪条法律也没规定蒋大龙不许做传统车,当初的合同里也没有这么要求,蒋大龙是商人,商人就要有商人的做法,他为什么不能在探索新能源的道路上先把传统汽车恢复起来?毕竟要做到电动车规模化生产还需要很久。”10月31日,在得知蒋大龙在国内遭到质疑后,文章开头那位瑞典当地的消息人士激动地向记者表示,“一开始就有人说他做电动车不靠谱,现在又有人说他做传统车是‘忽悠’,为什么一个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都得不到赞同的声音?”此外,该消息人士还提醒本报记者:“不要忘了,瑞典政府与NDO其实也希望蒋大龙做传统汽车,不然他们当时从萨博挖走的工程师留着也是摆设。”
蒋大龙的话也印证了上述消息人士的说法。他告诉本报记者,在其与瑞典政府的交流中,政府也对他的决定予以支持:“目前NEVS在与之前萨博动力总成流失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建立的公司谈判——他们的代表前几天刚离开北京,整个谈判过程比较轻松愉快,大体的框架已经有了:如果谈判成功,NEVS将对他们的公司进行收购。”随后,在本报记者进一步追问中,蒋大龙承认,与他谈判的公司就是此前汽车商报曾经报道过的萨博破产前,由萨博动力总成的部分技术骨干在瑞典政府与一家基金的支持下,独立门户成立的号称萨博技术“梦之队”的LeaNova 和CombiTech AB。“他们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如果政府不支持,他们会和我谈吗?”蒋大龙反问记者。
另外,蒋大龙直言不讳地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之前萨博的破产让很多供应商损失巨大,甚至很多已经破产或转化了,但是通过NEVS的努力,最近许多欧洲地区原萨博供应商都向我们表示,愿意重新成为传统9-3 的零部件供应商。而且,剩余的供应商也在考虑,他们会在11月底之前决定是否重新参与传统9-3的生产。萨博在上个月就已经恢复了部分萨博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为现有车主的售后服务支持。”
根据此前汽车商报报道,蒋大龙已经成功收购了萨博汽车主要资产、萨博动力总成、萨博工具公司、萨博汽车位于瑞典特罗尔海坦生产基地的所有地产股份,以及萨博9-3平台的知识产权和凤凰平台的知识产权,再加上在今年9月的后续收购行为中获得的萨博文字品牌“SAAB”(不包括“狮鹫”图案商标),而萨博零部件(Saab Parts AB)并不包含在内。如果要进行传统9-3的生产,萨博零部件必不可少,对此,蒋大龙表示:“NEVS对萨博零部件拥有三年内的优先收购权,这个我们也在争取,未来大家会看到结果。”
对于产品线的问题,蒋大龙则简单地表示,除了目前的9-3与已经对外公布的EV1、EV2两款电动车,未来萨博还会有更多的车型。“目前的规划还不方便透露,但我相信萨博不会再次让大家失望的。”根据记者的猜测,其中很可能也包括混合动力车型。
谈话的最后,蒋大龙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萨博中国官方机构已经开始筹划建立,除了一些传统的部门,还会有新的部门,从这点上来说,NEVS与萨博,也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
“四个萨博”逐利中国——平静表面下暗潮涌动
在北汽、东风、青年三家目前与萨博关系密切的公司纷纷摆出要以萨博技术“搞出点名堂”的同时,蒋大龙也承认了NEVS已经启动萨博传统9-3的生产计划。因为蒋大龙“传统9-3主要市场在中国”的说法,中国的“四个萨博”似乎又站在了对立面上。11月5日,除了延续一贯“开机不接电话”作风的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庞青年以外,本报记者分别联系到了北汽与东风的相关人士。
直接竞争、知识产权隐患,这回真的是想躲也躲不开了?
NEVS:企业文化学不来继续关注产权纠纷
11 月1日,在提起与瑞典两家拥有萨博血统的公司进行合作时,蒋大龙也提到了目前国内“四个萨博”的现象,但是对于这些潜在的竞争对手,蒋大龙没有过多的评论,他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他的诠释:“瑞典人对于萨博有特殊的感情,萨博破产收购的时候,很多工程师向我表示,他们就是为了萨博活着的。所以,对于大部分萨博的员工来讲,不是高薪、福利就可以让他们离开萨博的——企业培养这种忠诚度文化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达到的。如果事情真的可以用钱解决,那么世界上多少东西都可以用钱挖到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同时蒋大龙向本报记者再一次强调:“NEVS在收购过程中已经对萨博的知识产权进行了完整的清理,哪些是我们的,哪些不是我们的,NEVS很清楚——相信其他企业也一样。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NEVS有一支很强的律师团队会对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进行监控,如果真的涉及此类问题,我们会去应对。”
北汽:消化萨博成熟技术,C70G明年年初上市
“这个事现在挺敏感,不方便谈。”11月5日下午,北汽公关总监郑刚婉拒了汽车商报记者就此事的进一步采访。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汽以萨博平台打造的自主品牌中高端乘用车C70G已经进入量产准备阶段,据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陈磊透露,C70G最快将于明年3、4月份上市。
据称,北汽集团收购萨博核心资产后,北京汽车通过研究、消化萨博成熟技术,成功自主开发出C70G。陈磊介绍:“在开发C70G时,考虑到萨博本身技术虽然优秀成熟,但是外形却不被中国市场接受,因此将车身造型重新设计,并且在不破坏原有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将轴距拉长,更加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北京汽车聘请了原来萨博团队人员。“当时在收购萨博技术时在合同中附有条件,要求萨博的技术团队来给我们做支援,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成为我们北汽的聘用员工,为我们控制车辆质量,同时培养国内人才。”
东风:收购T公司,加速海外战略
“别人的事情我不好评述,加盟东风后,T工程技术公司(以下简称“T公司”)将作为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下属的海外研发机构,承担相应的开发任务,同时保留独立性以及以项目为单元的研发活动。”11月5日,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工作部对外宣传处副处长周密向本报记者表示。
10 月12日,东风汽车公司对外公布,于2012年9月23日与瑞典T Engineering AB公司签署协议,收购其70%的股权,并计划两年内完成剩余30%的收购。“东风收购T公司是很有针对性的。T公司32名工程师,都是汽车电子控制、动力总成等方面的世界顶级专家,对东风在动力总成方面将会有所帮助。”11月6日,某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
但是,对于外界传言“T公司32名工程师目前只有25个来到东风,其余7人已回萨博”的说法,周密表示不方便多谈:“公司人数变动是很正常的,我只能说,当时收购的时候是32名工程师。”
青年:与世爵合作继续开发凤凰平台
在全盘收购萨博失败但购得凤凰平台的非排他性使用协议后,2012年8月27日,青年宣布:以29.9%的比例入股荷兰世爵公司。
在近日的一次公开露面中,庞青年对此表示:“青年入股世爵后,计划用世爵的豪华奢侈品牌和技术开发铝制的豪华SUV、劳斯莱斯级别轿车和保时捷级别的轿跑车。同时,将萨博凤凰平台技术与世爵技术结合,开发钢制的世爵凤凰93、94、95、97车型。”
根据媒体报道,庞青年当时还向在场记者展示了一张造型设计图并快速收起,用以向外界表明青年与世爵之间的合作已有实质性结果之后,按照他的说法,“SUV的后续投入需要2000多万欧元,轿跑1000万欧元”。
但是,青年一直不承认收购萨博是“失败”,庞青年表示:“品牌与技术是互为基础、高度相通的,没有技术,光有品牌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