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车主之家 > 汽车新闻> 2011年度经销商排行榜 广东仅8家入围百强
2011年度经销商排行榜 广东仅8家入围百强
2012年05月14日 16:16 来源: 南方都市报 编辑:卢文娟 打印 手机阅读
[导读]2011年度经销商排行榜 广东仅8家入围百强   5月7日,“2011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百强排行榜”在京发布,尽管去年车市低迷不景气,但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扩张方式,仍累计有21家汽车经销商2011年的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100强名单中,广东仅广物汽贸、利泰集团、广东鸿粤等8家跻身其中,且排名均较2010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是选择“被收购”,还是继续留守?这是当下汽车流通业追问自己最多的问题。

2011年度经销商排行榜 广东仅8家入围百强

2011年度经销商排行榜 广东仅8家入围百强

       5月7日,“2011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百强排行榜”在京发布,尽管去年车市低迷不景气,但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扩张方式,仍累计有21家汽车经销商2011年的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100强名单中,广东仅广物汽贸、利泰集团、广东鸿粤等8家跻身其中,且排名均较2010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是选择“被收购”,还是继续留守?这是当下汽车流通业追问自己最多的问题。

       百亿元企业规模扩大

       5月7日,广物汽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敖诚韬代表广物汽贸赴京领奖,在2011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百强榜中,广物汽贸以240亿元的营业收入、226900辆的年销量位列第八席。

       2011年,通过收购、开新店的方式,广物汽贸旗下的4S店遍及全国11个省市,达到了160余家,也助力其连续三年稳居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百强榜前十位。事实上,从百强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车流通行业正在发生着裂变。

       数据显示,2011年度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已达8515.27亿元,同比增长26%;销量更是达到了392万辆,同比增长41%,换言之,2011年中国汽车销量中有超过20%的销量是由上述百强企业来达成的。此外,百强企业销量高出产业销量增速38.5个百分点。

       从营业收入总额来看,2011年度营业收入达到百亿的经销商集团已达21家;营业收入超过500亿的企业已增至3家;并且,榜首企业营业收入逐年提升,今年位列第一的经销商集团营业收入超过640亿元,同比增长19.14%。

       尽管除了部分上市经销商集团公布了2011年的利润情况之外,其余的百强经销商的具体利润无从知晓,但从各自的营收结构来看,整车销售仍是其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百强经销商中,2011年度整车业务收入占比88%,比去年同期上涨1个百分点。

       经销商网络渠道方面,2011年度百强企业所包含的经营网店数量达到5665家,同比增长82%,其中授权4S店达3952家,同比增长27%。

       2011年,不少品牌的授权经销商名单中多了广州南菱集团,该集团也将足迹进一步向二三线城市下拓,这仅仅是一个缩影。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反映出,从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各经销商集团的网络布局也正在向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以及三线以下的城市下沉。

       从数据上看,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增大。百强企业2009至2011年,一线城市布局占比由21%下降至15%,而二线、三线以及三线以下的城市占比分别提升至35%、28%和22%,经销商网络的下沉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上市经销商获益良多

       上周,两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汽车经销商———宝信汽车和正通汽车进入了其各自美元债发行的最后阶段,更是有传闻称,正通汽车计划发行的五年期附第三年末发行人赎回权债券,其利率高达11%。

       进入资本市场同样也成为中国汽车经销商壮大实力的不二之选,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介绍,百强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脚步在逐步加快。2010年度,百强企业已上市集团5家,融资规模达到133.76亿元;2011年,又有3家百强企业成功登陆上交所、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使得 2011年度百强企业上市集团已达8家,总融资规模超过200亿元。尽管只有8家上市企业,但其对整个百强榜榜单的总营业收入贡献率高达26.7%,其总销量占到百强企业的27.17%。

       其中,排名第二的庞大集团、排名第三的中升控股、排名第七的正通汽车,均是上市汽车经销商,尤其是中升集团(419 .03亿元)的2011年营业收入,其自2010年上市以来,业绩不断攀升,成为了许多经销商上市的模板之一,“现在许多业内人士都在研究中升模式,希望能模仿复制。”一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

       一些未上市的汽车经销商的排名却在不断地下降,被上市汽车经销商赶超,上述人士称“经销商上市之后压力也非常大,股民、员工、投资者都逼着他们加速发展,他们的表现,也给了许多非上市公司良好的参考。”

       值得关注的是在百强榜中排名第五、第七位的中升控股和正通汽车,从其公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上市之后,获益颇多。中升控股其2011年共录得总收入 419亿元人民币,同比 大 增74%,毛 利43亿 元 ,同 比 增88%,毛利率由2010年的9.5%上升至10 .3%。去年,中升控股可分配利润达14.17亿元,同比劲增37%。

       另一家以豪华车销售和售后为主业的正通汽车,更是收益颇丰,其公布的2011年报显示,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 .4亿元,同比增长79.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24亿元,同比暴增89.9%。

       百强榜中排名第64位的亚夏汽车,作为一家区域汽车经销商集团,在2011年上市之后,去年也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劲增17 .73%达到35 .78亿元;营业利润1 .26亿元,同比增长27.39%。

       豪华车业务撑场捞金

       去年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广州南菱集团,其上市也进入了三年规划的时间表之中,除了在做上市准备之外,该集团也在大肆扩张渠道,尤其是争取豪华品牌的授权。

       仔细分析2011年百强经销商的榜单,会发现“规模不经济”,很大程度则是部分经销商没有足够的豪华品牌4S店来支撑营收。以43万辆位居销量第一的庞大集团为例,其营业收入却不敌广汇汽车;销量排名第三的广物汽贸,其销量超出中升集团6万多辆,但其营业收入却比后者少了179.3亿元。

       缘何呢?营业收入高的经销商旗下高端豪华品牌的4S店数目多,一台车的营业收入就抵得上几十台微车、几台合资品牌车的营业额。“许多经销商都在讨论向豪华车领域进军,开更多豪华品牌的4S店,北方有的经销商甚至打算把旗下的自主品牌及部分合资 品 牌 转 让 ,集 中 精 力 经 营 豪 华 品牌。”一位刚刚参加完“2011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百强排行榜”颁奖的陈姓经销商向南都记者透露。

       广州南菱集团运营总监范祖安对此表示认同,豪华品牌的利润率和营收情况明显好于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这也成为了经销商不断争夺豪华品牌授权的动力。南都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坊间传言各豪华品牌授权的“公关费”,低至1200万,高至3000万,“有钱也不一定拿得到(授权),还得拼关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汽车行业人士道出这一潜规则,不择手段、不计代价地争夺豪华品牌授权的背后,则是其利益驱使。

       汽车行业分析师孙世清直言,豪华车是乘用车行业消费升级的新宠,未来其增长仍将领跑整车行业,也成为未来汽车经销商业绩增长一大内生动力,“体量小,产品组合优势明显,观察正通汽车、中升控股,其2011年的劲增,很大程度上受其豪华车业务的拉动,令其能在低迷的大势中逆市上扬。”

       以中升控股为例,尽管豪华车比例并未过半,但其在产值及利润上对于中升控股的贡献率却已过半。2011年,中升控股新增了英菲尼迪和进口大众品牌,并于2011年年底拿到了路虎、捷豹的经销权。截止到2011年底,中升控股旗下4S店达140家,其中44家为豪华品牌,但其贡献的收入占比已达到了50.1%。

       排名第八的广物汽贸,其相关负责人毫不避讳地表示,尽管微车的销量贡献率最大,但从单店的盈利能力来看,豪华品牌奥迪的盈利能力最强。事实上,目前广物汽贸旗下的160余家4S店中,仅有不到10家的豪华品牌4S店,仅奥迪和凯迪拉克两个豪华品牌。

       即便如此,与会的汽车经销商们也发现了另一重隐患,今年以来,豪华车市场的逆转,“2010年、2011年两年,豪华车销量暴增,但今年第一季度,豪华车的终端价格不断下挫,部分车型利润不保,也令不少经销商产生了忧虑。”上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汽车流通业还能“掘金”多久?

       打开龙华汽车C E O方子强的微博,几乎全是励志类、劝善类的帖子,颇为淡然。就在一年前,他还在为旗下4S店的发展操劳不止。这一切的改变是在2011年10月份之后。 10月2日,中升控股对外宣布以6.43亿元人民币收购龙华汽车50%的股权。

       作为一家中小型的汽车经销商集团,2011年,龙华选择了转让股份,做起了“被收购者”,当时香港人方子强的说法是“汽车销售低迷,车越来越难卖,压力大,风险也大,是时候择机退出了。”早在此前的2011年8月份,实力不俗的中汽南方55亿元被正通汽车蛇吞象般地收购。

       “你看到的只有小有规模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在转让,一些单店的转手更是频繁。”孙世清称,由于市场环境恶化,不少经销商早已萌生去意,纷纷撤出。

       汽车行业人士向寒松一语中的:“中小型汽车经销商集团想趁市场没有彻底变坏之前‘逃跑’。”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也认为,对于实力并非首屈一指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汽车流通领域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规模小,反倒利于掉转船头,“趁现在车市不到最低谷,卖个尚好的价钱,拿去做其他的投资。”

       一位上海大众南区负责人也直言,从整个行业来看,经销商的利润在不断下降,回归常态,“如果从投资回报率来看,我并不建议再进入这一行业,毕竟一年几个亿现金的流水进账,盈利几百万元都算非常不错了,投资回报率不到4%,并不算是好的投资。”

       “今年2月份我们去美国考察,美国的许多经销商都是百年老店了,非常的务实,利率不高,但非常稳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前几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过热”,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厂家及经销商的利润率下降,市场回归理性,部分急于套现的投资者将会退出这个行业,这一阵痛期之后,行业经过洗牌,大鱼吃小鱼,最终将走向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车主之家(www.16888.com)
备案号:粤ICP备06021273号 电信与信息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80314
深圳30年网络信息杰出贡献企业 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监事单位 深圳四川商会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