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车主之家 > 汽车新闻 > 人物访谈> 邵玉梅:消费者难以对“霸王条款”说不?
邵玉梅:消费者难以对“霸王条款”说不?
2012年05月11日 15:37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卢文娟 打印 手机阅读
[导读]消费市场的不理性,成为滋生“霸王条款”的沃土,也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获得的“优先权”埋单。

       

消费市场的不理性,成为滋生“霸王条款”的沃土,也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获得的“优先权”埋单。

       近日,一起合同纠纷引起众多车主共鸣。湖北的向先生在当地订购了一辆保时捷并交付了31万元定金,等待半年之久后,却因车辆已经停产而无法实现交付。向先生面临着两种选择,或更改交付车型或同意原车进口后在国内改装,尽管两种选择都并非出自向先生的意愿,但如果不应允,就是向先生违约了,经销商按照合同可以不退还定金。

       汽车消费中,因合同而产生争执并不少见,由于销售合同的模板是由汽车厂家或汽车经销商自行制订,条款更多保护的是汽车厂商以及汽车经销商的利益,而消费者只能在销售过程中被动接受各项条款,无法为自身利益争取到更多。“购车合同甲方能享受到权利,而乙方只能享受到义务。”

       通过合同,经销商可以故意将车辆交付周期延长,默许部分加价消费者享受到优先提车权;通过合同,当车辆无法按期交付时,经销商依据“特别约定”来免除责任,延长交付时间;通过合同,对萌生转购念头的消费者带来压力,要挟消费者违约将不予退返定金;总之,合同在约束消费者的同时,也竭力保护着经销商以及汽车厂家的利益。

       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成为合同纠纷的主因。不少由经营者将承担的经营风险也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不仅加重了消费者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经销商的这些行为往往根本没有法律依据。早在多年前,从法律角度上就已经明确了汽车销售合同中不存在“定金”,而是可以退还的“订金”。但在实际过程中,汽车销售合同则明确,消费者退订属违约,经销商可以没收订金。不少强势品牌经销商甚至态度上会更强硬,除了将合同中交货周期延长至半年、一年外,还在指导价外,强推装潢礼包。

       而面对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常常却是无力说“不”。一方面原因是经销商、汽车品牌过于强势,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消费者对车型割舍不下。例如,记者的一位朋友急着购车,恰巧看中了热销SUV,为了提现车,不得不同意经销商额外的8000元装潢礼包。再如,一位车主在区域独家的经销商处订购了一辆豪华车,等待数月后经销商要求涨价提车,否则建议退订,车主对这款车痴心不已,并考虑到售后独家的局面,只好接受“被涨价”的不公平待遇。

       目前,广东省对汽车销售合同正在进一步规范,并积极推行汽车销售合同示范文本,打击“霸王条款”。但消费市场的不理性,却成为滋生“霸王条款”的沃土,也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获得的“优先权”埋单。打击“霸王条款”不仅仅靠政府的监管,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摒弃不理性的消费心理。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车主之家(www.16888.com)
备案号:粤ICP备06021273号 电信与信息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80314
深圳30年网络信息杰出贡献企业 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监事单位 深圳四川商会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