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记者从接近国家相关部委的人士处获悉,此前业界推测将在7月份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2年》下称《规划》或将再度延期,千亿元政府资金补贴的说法也遭到了否认。
千亿补贴遭否认
“中考”刚过,面对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不理想分数,业界各种传闻纷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取消汽车限购、减免购置税延续、千亿元补贴新能源汽车七月出台等传闻一再引发汽车市场的震荡。
其中尤其以千亿元补贴新能源汽车七月出台的传闻造成的影响最大,比亚迪、亿纬锂能、天齐锂业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个股均因该政策临近的传闻而飙升。
今年4月7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表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规划有望在上半年出台。
7月初,工信部官方网站公布信息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已基本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
根据业界此前曝光的内容,新能源汽车规划预计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不过,国家部委相关人士却称《规划》不会在7月份出台,最快也要到下半年。此外,工信部也否认了千亿资金补贴系能源的传闻,但是有知情人士表示,“此前曝光的《规划》中提到的部分目标与实际相近,但是千亿补贴数字及其明确流向并不准确。”
《规划》或推至年底出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累计产销915.60万辆和932.52万辆,同比仅增长2.48%和3.35%。其中,乘用车产销 704.49万辆和711.03万辆,同比增长5.36%和5.75%。尽管6月份汽车产销有所转暖,由前两月的同比负增长终于“转正”,但仍然难言乐观。中汽协也下调了全年增长预期至5%,此前其曾预计今年汽车销量将增长10%—15%。
汽车营销专家王丽表示,对于汽车行业政策进行调整的呼声如此之高,是由于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业的低迷不振。
王丽认为,在汽车行业上半年的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出台相关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然而目前整个汽车产业还是处于一个增长的状态,只是增长的速度比起前两年的“黄金时期”有所放缓。很多人认为这是汽车产业进入到一个理性发展的阶段。然而汽车产业链较长,且在我国工业领域占有重要位置,持续低迷走势迟早影响宏观经济。因此,汽车行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势必会出台。
她认为,目前的经济还没坏到要立即出台政策拉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地步,因此相关鼓励政策应该会在年底出台。在汽车产业领域,各路资本相继聚焦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因此最有望出台的将是长期处于“待产”状态的新能源汽车相关规划。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在该协会上半年产销数据发布会上表示,他不认为近期会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本报记者,国内汽车产业的管理归口到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三个部委,由于这种行业管理政出多门,较易造成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因此《规划》出台不会很快。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遍地开花
尽管眼下汽车产业已经度过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良好前景的吸引下,各路资本都聚焦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国内新能源产业园也是遍地开花。
正在打造的广州市“世界级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宣称其目标,至2020年,广州市力争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产值2400亿元,新能源汽车年产80万辆。该基地侧重开发生产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替代燃料车等效率高、排放清洁的新能源车。位于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嘉定 规划面积为9.5平方公里,一期投资约30亿元。据悉,按照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设想,2010年,上海将形成1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2012年产能达到10万辆,2015年升至30万辆。另据《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到2012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900亿元,重点是加快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客车产业化。”
重庆市也由长安汽车联合重庆市能源投资公司、恒通客车等举行了重庆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仪式。该产业联盟将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政策争取等多个方面为联盟企业创造机会。据悉重庆市拨款10亿元,为进入基地的企业提供资本金补助,并在土地、税收、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
这些热火朝天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基地一方面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由于地方各自为政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内的口号式宣传现象严重,“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世界水平好时机”等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差距,也使很多人盲目乐观地估计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
统一标准缺位
目前,尽管新能源汽车基地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然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及目标仍未明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统一标准缺位、企业各自为政以及多头管理的尴尬状态。
王丽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目前电动汽车执行的行业标准有七八十个之多。在政策性法规之外,公安部有公安部的标准,交通部有交通部的标准,统一标准的缺位问题十分突出。从科技部推行“十城千辆”到“863工程”再到“三纵三横”,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是行业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手脚。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亟须统一标准出台。
5月底,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也表示,中国在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或产品,技术路线、发展方向还不十分清楚。例如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他指出,混合动力车现在有了一些进展,但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电动车开发刚刚起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和跟踪外国技术阶段,主要设备和材料都依靠进口。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
然而在这些问题的明确过程中,不仅涉及到技术层次的可行性,还由于其中所体现的技术路径选择在不同厂商间引来的资源争夺,更增加了其尘埃落定的难度。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财政扶植重点从最早单纯的纯电动汽车,转向与混合动力汽车共享,是由于考虑到现状下技术可行性的因素,也是弱混技术储备企业和强混技术领先企业之间的博弈结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扶植自主品牌发展汽车工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