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6月,大众汽车集团与两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共向大陆和香港地区消费者交付汽车1,106,500辆,同比增长16.4%,市场占有率达19%。7月15日上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倪凯铭博士就大众在华半年业绩及未来发展,与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小范围沟通。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倪凯铭博士
记者:说到新能源汽车,中国政府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战略有了一个变化,相对于电动车,混合动力地位有所提升。从微混、全混包括插电式,你们是不是已经有一个规划,先国产哪些产品是不是有一个规划?
倪凯铭:我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个政策变化,只要是关心电动车发展的人士,都为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感到苦恼。以现有的电池成本和电池发展来看,还不能开发出经济高效、消费者买得起的电动车。
在电动车不能马上触手可及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消费者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享受到电动车带来的好处,减少他们的成本,一步一步来,可能是比较理性的做法。
目前能够马上大规模带入市场的,是像混合动力这样的技术,比如说插电式的混合动力,使用电池可以行驶50公里,消费者在50公里的里程以内,用电池非常好,排放非常干净。当消费者要长途驾驶的时候,内燃机启用,不受里程限制。所以这种车对消费者来说,是比较容易、比较好用的一个技术。
用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技术,不仅是从成本上考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电动车充电设施的建设问题。
不同车型可以配以不同混动技术,像排量大、车身大的车型如SUV途锐,我们用的是高混技术,这个车已经引入中国,并让消费者体会到了节能减排的优点。
从技术层面来讲,混合动力技术是一个高互动性的技术,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根据电池和内燃机比例的混合产生多种搭配。这方面技术的灵活性非常好,不会受制于外面的因素。现实一点来看,目前你能够多做节能减排就先做一点,别一定要等着纯电动的完全成熟和量产。
记者:刚才说到增速,中国可能进入8%左右的增速期,但是我大体算了一下,大众基本上年增速至少在15%以上,是不是您认为大众的增速要高于市场的两倍以上的速度来发展?
倪凯铭:刚才您说的增速,我不知道您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现的增速是按8%到10%规划的,并没有按照15%来做。目前我们所有的工厂开足马力,一年按照300个工作日算的,甚至有个别工厂是按315天的时间来算的。新工厂建成、新产能释放后,每个工厂一年的正常工作日数量会少于目前的水平。
记者:中国政府鼓励跨国企业在上交所开一个国际板,希望这些在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也在中国上市,大众有没有考虑也在中国上市?
倪凯铭:我们非常有兴趣关注、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发生的一些新变化。
关于大众会不会在上海的国际板上市,我没有决定权,所以也回答不了。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
不过我们对任何灵活、方便的融资手段是有兴趣的,因为我们的投资规模很大。举一个例子,我们4月份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刚刚发行了债券,是当时第一个跨国公司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债券、并把融资投向国内项目的。.当时人民币在香港试点,要把人民币推向国际,因为我们的工厂扩建需要投资,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说您还不如去香港的人民币市场发行债券。所以关于在金融市场方面的融资,如果有合适、便利的途径,我们都会有兴趣考虑。
记者:关于仪征工厂,我们现在了解到的是将投产斯柯达2款新车。前段时间范安德访华时,对斯柯达中国销量提出了很高预期,仪征工厂会不会变成为一个只生产斯柯达的工厂?第二个问题,一汽-大众开利的诞生与佛山工厂获批及相关政策有密切关系,仪征工厂也获批了,是不是意味着大众跟政府在自主品牌或新能源汽车达成了某种一致?如果是,能否透露一下意向?
倪凯铭:首先,我们没有打算把仪征工厂变成斯柯达品牌专有工厂。我们希望任何一个工厂都保持灵活性,可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生产的产品结构。
谈到开利,其实就像前面我介绍的,我们本身就是有电动车战略,我们在两个合资企业都会有电动车。第二,我们在中国投资一个新的工厂,都需要和政府部门申请和谈判,这是很正常的,每一个工厂的谈判,内容都可能不一样。总的来说,我们在中国的投资以及新工厂的布点,要符合国家整体发展目标,而我们仪征工厂、佛山工厂的获批,是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举行的签字仪式,应该说政府是非常认可我们在中国做的工作。所以谈判虽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整个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