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政府极力推动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进程,所有在中国的汽车厂商均意图搭上这班豪华列车。继自主品牌争相投入电动车研发与量产后,一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也将踏足自主电动车行列。由科技部部长万钢推动的一系列电动车技术方面交流与推广活动,将电动车的发展推向了绝佳的黄金时期。
政府的推动是一方面,但从技术和市场角度来看,电动车是否已经到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凤凰网汽车认为仍有三大问题需解决。
第一 充电还是换电
充电还是换电,这是电动车行业内一直在问的问题。万钢部长曾明确表示,哪种方式适合消费者的需要,就会选用。充电还是换电,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使用便利性和可操作性,还将关系到该产业将来是否将会被垄断。
充电是指在全国区域内建立充电桩,甚至每个家庭、每个小区将来都有可能建立充电桩。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占据了该市场绝对比重的市场份额。不论从资源来源还是技术标准,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均一手掌握。可以预见,如果将来电动车采用充电形式,两大电网势必将成为未来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
换电则市场空间更大,但存在标准统一、市场规范的问题。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充电比换电有着更好的便利性。电动车的电池重量在200kg左右,消费者如果采用换电的方式,操作上非常不方便。
第二 电动车消费意识认知
前段时间的电动车自燃让电动车安全问题再次提到首要问题。凤凰网汽车对话科技部部长万钢时,其也表示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众泰电动车自燃,使得电动车在推广初期便迎来问题的爆发。
凤凰网汽车众泰董事长吴建中时,一向对媒体和善的他并不愿谈起电动车问题,拒绝了凤凰网汽车的任何问题。
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一名专家表示,上海正在筹备首个电动车的检测中心,对于电动车自燃事件,其表示,“一般内燃机车型自然,大家已经成为习惯,但电动车自燃就会成为新闻。其实,自燃并非只能是因为电池或者电动机问题,有可能是使用不当或者线路问题。”
的确消费者在对于电动车的消费认知上还存在一些偏见,对电动车的一些问题更加敏感。电动车不安全、电动车不实用都影响着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选择。而这仍需要时间让消费者慢慢接受电动车这个新兴的产品。
第三 电动车技术
不论是自主品牌或者是国际大的车企,对于电动车的技术一直处在试验探索阶段。宝马投入巨资以MINIE为样本路测电动车,大众也将在2013年推出高尔夫电动版,国内自主品牌则相继推出了已经上路的电动版车型。
尽管各厂商对于电动车投入力度很大,但技术层面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电池+电动机是核心的动力总成,相比之下,电池的材质和其他辅助电控程序会有一定的不同。比如MINI E装有能量回收系统,当车辆处在滑行或者刹车状态时,系统会回收一定的电能。
通用旗下Volt则采用了汽油机发电的后备供电策略。当电动机电池耗尽,汽油机便启动工作,为电池充电。
充电时间目前来看已经处于消费者可接受状态。多数电动车可用高压短时间充电50%以上,虽然安全性和对电池的耐用性有着影响,但起码让电动车具备了可实用的价值。
中国的电动车已经领先全球电动车的竞赛,国外媒体在评论时将原因归咎于中国政府的巨额补贴。“世界银行和咨询公司PRTM的研究表明,中国确实在该行业领先,但PRTM的电动业务部主任Oliver Hazimeh告诫,不必行动过度。”但从中国自身而言,环境与资源问题让政府不得不考虑尽快将行业转型,目前看来,十城千辆已经远远不够,百城万辆将成为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