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大于求,对于车企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面对汽车产能大于需求,车企该想想法子了!
2010年,中国实现1806万的总销量,可谓全线飘红,用高歌猛进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可也正因为如此,从去年底开始,车企开始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充。最新数据显示,下一个5年计划目标产能已经轻松逾越4000万辆,高于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所提出的3124万辆的目标。然而,今年一季度,汽车销量虽有增幅,但仅仅只是个位数,远赶不上产能增幅。悄然之间,产能泡沫已经形成。如何解决过剩产能,消化库存,或将成为今年下半年以及未来数年本土车企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对方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方法一:加大出口
效果:★★★☆ 可行性:30%
加大出口,将汽车卖往全世界,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可行性不高。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年产销量过千万的主要汽车市场里,通用、丰田、大众、福特、本田、雷诺日产、宝马、奔驰等汽车“大鳄”瓜分了超过80%的份额,即便剩下的20%,也不是本土品牌所能“插手”的,因为还有多个二线汽车品牌虎视眈眈。
本土品牌曾在俄罗斯、中东以及南美一些国家取得过不错的销售成绩,但各国多变的产业政策和关税保护,能在一夜之间令本土品牌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话虽如此,出口依然要坚持,只是不能倚仗它来消化过剩产能。
方法二:四五线市场
效果:★★★ 可行性:60%
广袤的乡镇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本土品牌的“保护伞”,但随着合资品牌开始大量建店,本土品牌这一优势将被部分蚕食。诸多合资车企喊出了向三四线城市进军的口号。该如何应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保证现有三四线城市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率先开拓四五线市场,收效有点慢,成本也不低,但如把握得好,一切皆有可能。
方法三:往高端走
效果:★★★★☆ 可行性:80%
这是解决产能过剩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无任何副作用。无论是出口到国外,还是在国内销售,高端的、有档次的车型永远是主流,任何地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拒绝一部高品质的车型。在这方面,奇瑞、吉利先行一步,其高端品牌帝豪和瑞麒今年来的表现堪称抢眼。本土品牌想进一步发展壮大,不能在低端市场苦苦挣扎,往高端走,有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方法四:降价促销
效果:★★★★★ 可行性:90%
降价促销历来是提振销量的最好方法,2008年,中国汽车在经济危机中摔得鼻青脸肿,但最终全年仍是增长6.70%,原因是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打消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念头。今年车市所面临的挑战与2008年相似,降价促销虽老套,但效果极佳,且易于执行。
方法五:刺激汽车消费的新政策出台
效果:★★★★★ 可行性:20%
下半年车市如何,取决于相关部门会否再推出刺激汽车消费的新政策。2009年中国车市井喷主要归功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去年底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今年一季度1.6L以下车型销量应声下跌,本土品牌苦不堪言。
方法六:主动削减产能
效果:★★★☆ 可行性:10%
应对产能过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削减产能,痛归痛,但效果最为明显,但这是车企最不愿意实施的方法。事实上,不少本土车企的产能是“被增长”、“被规划”,即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去年年中,比亚迪调低产销目标,引起哗然一片,注意,只是产销目标而已。假如有一个车企主动削减产能,关闭某个生产厂,恐怕会轰动一时。
记者观察:最佳手段仍是推新政
纵观汽车史,由于冒进而被收购的例子比比皆是,日产被雷诺并购,通用破产重组,克莱斯勒几次易主的背后,都有冒进的影子。世界上最缺乏的资源就是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容量不可能是4000万辆,年产销能达到2500万,已经可以偷笑。在过去几年,中国拿稀缺的市场资源拯救世界汽车,以至于今年本土品牌迎来困顿的局面。上述六种方法中,如果让笔者来选,笔者最希望是优惠政策推出,而且主要针对本土品牌。他国动不动就高举“反倾销”、“制裁”的手段来制约中国,我们支持一下本土汽车的发展,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