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后限行停止几天,回归正常出行的广州机动车得到了短暂自由。历经一个月的“煎熬”,广州人的开车习惯已经从无奈、折磨到适应了新的节律。有人说,以后广州很有可能学习北京那样每周按车牌限行一日,这个消息可谓是承接了亚运单双号限行的政策。
民众心理也正处于关口之上,观望踌躇。
历经限行的煎熬,许多车主都是在恍惚中度过的。这种有一天没一天的行车方式,已经让许多有车群体产生对车辆有逐渐疏离的感觉。另一方面,对公交地铁的重新回归,也强化了这种“汽车无用论”的幻觉。并非汽车真的无用,而是有汽车却用不起来,管制压力下,天生自由的私家车变得最不自由,取而代之的是被严格安排的出行。
广州市政府今年9月在答复省政协委员的提案时就表示,为缓解拥堵,广州将研究针对小汽车的每周限行一天或单双号限行措施。预计小汽车每周限行一天可减少1/5的车流量,单双号限行可减少1/3的车流量。不过,学习北京做法,必然也会产生像北京那样的结果。在奥运后实现每周一天限行,结果是有钱人买两辆车甚至买几辆车。交通没明显改善,车却对抗式的增加。
因为限行,广州街头还算顺畅,但是亚运后若继续限行,会令市民产生假象:认为广州车辆不多。这样就会导致更多的市民买车,其结果将会和北京一样,造成汽车保有量大幅上涨,没几年就会和没限行一样拥堵。
汽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城市服务的,所以车和城市有着无法割舍的荣辱与共的患难关系。车越多,城市越拥挤,但是没有一座城市能离开汽车。因为汽车创造出私人的安全空间,这对处于拥挤社会的城市人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限行,等于将富裕起来的城市人抛回到平等的百姓空间中,这对社会来说是环保,对个人生活来说却是倒退。毕竟公共交通和私家车是两个世界,公交再豪华,始终都不受自己意愿控制,更何况,我们的公交地铁远远未到让人心满意足的程度。
可以说,政府无论如何限行,都不会阻挡人们买车和拥有车的意愿。只要还有用车的空间,大家必然会义无反顾地买车。真正能限制人们购车的,还是要靠经济的自发机制,这就是高昂的停车费、拥堵费、油费等费用。如此私人用车成本被社会推高,用车慢慢就会回到公司用车、老板用车、官员用车的老路上。尽管市民会无限抱怨,但对社会贫富不公却无法改变,结果就是富人才能用车,普罗大众用不起车,城市自然就不会再拥挤了。当然,这个过程会漫长而又让人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