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探访古镇是于细微处找寻乐趣,这寻的过程犹如品茶,静下心来远离追名逐利的疲累,细腻地品味世间的况味。传统的农耕文化使得中国的农民把修堂建舍看成是最为神圣的工程,尽毕生所积传承以宗族文化,忠实地将那一方俗世风情积淀在青砖黛瓦、张扬在翘角飞檐之间。去到那些古朴的村落于是成为热络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里,可以欣赏古建筑,可以感怀一些淳朴的气息,更可以在时空错落里尽情缅怀在物质化的世界里早已远走的那些情愫。
周庄虽美,却犹如城中浓妆的妇人,用外表的奢华掩盖其内心的苍白;而逢简村则素静如村女,无需粉黛,透着清纯气息走进人们的视野。 逢简村历史悠久,自西汉起就有人在此生息,是顺德最早有人群居住的地方之一,民风古朴,经济发达,在清朝末年古村居住人口超过10000人,巢丝市场有3个,织机有300多张,产业工人1500多人,素有“小广州”之美称。村里以水道为界,河涌呈“井”字形,自南往北流过古村,汇入西江支流,把村落切割成若干小沙岛。
逢简地处顺德杏坛镇北端,从大良出发经南国西路往杏坛方向,过新涌大桥,直走到罗水路口转右入古粉方向,到达加油站再转右就可以到达,全程约半小时。这时候,“古桥、流水、人家”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映入眼帘,这就是逢简古村了。 这儿少了周庄熙熙攘攘、挤之不下的人群,因而甫踏上逢简村头,便倍觉清爽,将路途的劳顿也一扫而空。在村里信步游走,但见村里的河岸两旁,古榕、蕉林、石榴等林木一字排开,河道步道一侧是由民居、宗祠等乡土建筑组成的聚落群体。溯河而上,周边桑基鱼塘,一派水乡风光。
取道顺德杏坛,很快到达逢简村。未入逢简,交错的河道以及路边的桑田已经让人怦然心动。真正来到逢简之后,失望,也喜悦。失望的是,逢简距离想象中的原汁原味的水乡处女地有很大出入,喜悦的是,尽管有很多的不如意,但的确有很多令人怦然心动之处,水路纵横,古朴的气息也随处可拾,仿佛一本千年古书,有小桥、流水、有祠堂、大屋、私塾,还有桑基、鱼塘。
在水乡,桥便是这里的特色。村中现有各种桥梁三十多座,在村口,有一通体红色的石桥,桥上刻有篆体“金鳌”二字。传说这便是康熙皇帝所赐建的“金鳌桥”。古桥四周的榕树、芭蕉、房舍、柳叶船致趣相映。
逢简建村,始于唐代。在这里曾经出了不少的进士、举人,至今,某户村民家里出了八个秀才的典故仍被后人津津乐道。昔日的桑基已难见遗存,鱼塘养殖业仍旧兴旺。20世纪初,这里的农民开始种桑养蚕。兴盛时期,村里曾经有几十家蚕丝厂,为华南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丝织原料。走入村中,可以看到两座珍贵的宋代石桥———明远桥和巨济桥。明远桥为顺德文献记载中现存最早的三孔石拱桥。信步沿河游走,发现邦岸的石块已是班驳陆离,比起断断续续的青石板路似乎更具年代的特征。停靠在岸边的柳叶船,静静地,仿佛在这里等待着什么。沿河的巷道垂直地向远处延伸着,引导着我的好奇心,不远处,宽大的芭蕉树叶,却打断了那想探询一些究竟的视线。岸上的水乡人是显得庸懒的,河边的茶肆聚集着一些聊天的人们,只能从过往的小船上看见那矫健的身影。路过私塾,半开的门仿佛要把过去的书香弥漫到静静的水面之上。
交通路线
先在广东省客运站、广州市客运站乘车前往顺德大良(10-15元/人),然后包出租车前往,4人60元左右,25分钟可到杏坛逢简村村口。
推荐行程
建议中午11点左右从广州出发,下午1点左右到达逢简村,游金鳌桥、石板街、巨济桥、明远桥等,在村内参观4小时足矣,后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