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买车用车需算笔经济账
[导读]“一只轮胎几个月工夫就涨了二十元,润滑油买一次涨一次,听说现在做个发动机大修都要比以前贵上两三百元了……”
“一只轮胎几个月工夫就涨了二十元,润滑油买一次涨一次,听说现在做个发动机大修都要比以前贵上两三百元了……”几轮涨价潮让私家车主老李忍不住肉痛起来,眼看着养车成本噌噌地往上蹿,他开始怀念骑脚踏车的辰光了。
毕竟,汽车不像脚踏车可以随便“伺候”,机油用差了会损坏发动机,小部件的问题甚至会带来大的安全隐患。“该买的还是要买,只是这涨价啥时是个头?”无奈老李也只能开始精打细算。
汽配涨价今年最激烈
老李的担忧不无道理。随着国际原油、钢铁等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种明里暗里的调价就已经陆续上演了。消费者感触最明显的是润滑油。据杭州天目汽配市场的吴金龙经理透露,机油最近一次涨价是在8月份,幅度达8%,而这已经是油类今年第三次涨价了,累计涨幅已经达15%左右。以黄壳常用润滑油为例,涨价前后每桶价格相差近20元。一般私家车每五千公里更换一次润滑油,一年开上一两万公里则要更换两至四次,光润滑油车主就要多支出40至80元。
另一个涨势较大的易耗品是轮胎。由于轮胎的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石油及其衍生产品的价格包括合成橡胶、碳黑等也一直处于历史高位运行,轮胎涨价成为必然。据统计,韩泰轮胎在2月份提价5%—8%;普利司通3月份提价3%—5%,8月再次上涨 7%—10%;生产马牌轮胎的美国大陆集团3月也宣布提价;固特异公司在今年4月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9月旗下所有品牌涨价10%;米其林轮胎则在6月上涨了3%—7%。据米其林驰加店的范经理透露,10月该品牌轮胎价格可能还要再涨。
除此之外,4月份铁价大涨,几乎翻了一番,随之而来的是发动机、车架、钢圈等钢材配件价格的上扬。而对此最敏感的属维修率较高的旧车。杭州万隆维修厂的汪厂长说:“配件一涨,车辆维修费用比去年高了将近15%。”
消费者理性迎接涨价风波
虽然配件价格一路看涨,但在今年物价普遍上扬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心理上虽有不适,但还是普遍能够接受几十至几百元不等的汽配调价。在得知原本使用的米其林205/55R16轮胎的市场零售价涨了20多元后,准备换胎的王小姐还是决定当换则换:“轮胎我两三年才换一次,几十元钱的涨幅还能够承受。最主要的是安全性,用习惯了,不会因为价格去换一个不熟悉的品牌。”实际上,为了留住老客户,一些零售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让利,和消费者一起分担增长的费用。至于一些豪华车系的轮胎,本来价格就好几千元,买得起豪车的人也不太在乎一两百元的涨价。
虽然消费行为并没有大的改变,但配件的轮番涨价还是给消费者发出了节约用车的信号。“那些为了炫耀,过度用车的消费者比以前少了。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出行肯定要多算几笔账,部分人可能会选择费用更低的交通工具。对于那些准备买车的人来说,选车的时候也会多考虑一下用车、养车的成本。”吴经理这样分析。
汽配涨价今年最激烈
老李的担忧不无道理。随着国际原油、钢铁等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种明里暗里的调价就已经陆续上演了。消费者感触最明显的是润滑油。据杭州天目汽配市场的吴金龙经理透露,机油最近一次涨价是在8月份,幅度达8%,而这已经是油类今年第三次涨价了,累计涨幅已经达15%左右。以黄壳常用润滑油为例,涨价前后每桶价格相差近20元。一般私家车每五千公里更换一次润滑油,一年开上一两万公里则要更换两至四次,光润滑油车主就要多支出40至80元。
另一个涨势较大的易耗品是轮胎。由于轮胎的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石油及其衍生产品的价格包括合成橡胶、碳黑等也一直处于历史高位运行,轮胎涨价成为必然。据统计,韩泰轮胎在2月份提价5%—8%;普利司通3月份提价3%—5%,8月再次上涨 7%—10%;生产马牌轮胎的美国大陆集团3月也宣布提价;固特异公司在今年4月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9月旗下所有品牌涨价10%;米其林轮胎则在6月上涨了3%—7%。据米其林驰加店的范经理透露,10月该品牌轮胎价格可能还要再涨。
除此之外,4月份铁价大涨,几乎翻了一番,随之而来的是发动机、车架、钢圈等钢材配件价格的上扬。而对此最敏感的属维修率较高的旧车。杭州万隆维修厂的汪厂长说:“配件一涨,车辆维修费用比去年高了将近15%。”
消费者理性迎接涨价风波
虽然配件价格一路看涨,但在今年物价普遍上扬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心理上虽有不适,但还是普遍能够接受几十至几百元不等的汽配调价。在得知原本使用的米其林205/55R16轮胎的市场零售价涨了20多元后,准备换胎的王小姐还是决定当换则换:“轮胎我两三年才换一次,几十元钱的涨幅还能够承受。最主要的是安全性,用习惯了,不会因为价格去换一个不熟悉的品牌。”实际上,为了留住老客户,一些零售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让利,和消费者一起分担增长的费用。至于一些豪华车系的轮胎,本来价格就好几千元,买得起豪车的人也不太在乎一两百元的涨价。
虽然消费行为并没有大的改变,但配件的轮番涨价还是给消费者发出了节约用车的信号。“那些为了炫耀,过度用车的消费者比以前少了。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出行肯定要多算几笔账,部分人可能会选择费用更低的交通工具。对于那些准备买车的人来说,选车的时候也会多考虑一下用车、养车的成本。”吴经理这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