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车主之家 > 汽车新闻 > 生活八卦> 高油价究竟“绑架”了谁?
高油价究竟“绑架”了谁?
2008年07月15日 13:25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commentmag 打印 手机阅读
[导读]假如有一天原油价格每桶真的突破100美元;假如有一天国内汽油价格每升突破10元,那么,经济发展会受什么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假如有一天原油价格每桶真的突破100美元;假如有一天国内汽油价格每升突破10元,那么,经济发展会受什么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一假设非凭空而来,这一天也许并不遥远。

         第四次石油危机到来

         “如果某个主要石油出口国的原油供应中断,保守地估计油价会升至每桶105美元。”5月27日,高盛公司著名石油分析师阿尔琼·穆尔蒂在科威特国民银行举行的能源研讨会上再度警告说。去年3月,高盛方面就曾预测油价可能在某一时段达到每桶105美元。

         6月5日,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警告美国说,若美对伊动武,伊朗将封锁霍尔穆兹海峡?阻断中东石油出口。

         美国国务卿赖斯随后回应,美国并不担心伊朗的这种威胁,因为伊朗自身80%的预算源于石油出口收入。赖斯并未对伊朗是否具备封锁能力发表评论,但再度提醒伊朗核问题不可能无限期拖延下去。

         产能挖掘乏力、炼油能力不足、经济增长导致需求增加、自然灾害频发、投机炒作再加上伊朗核危机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油价步步上涨,今年4月21日,纽约轻质原油创下6月期货每桶75.17美元的最高记录,是2002年8月油价的近3倍。目前,油价仍在70美元的高位浮动,且增长预期仍然强烈。

         国家发改委明确表态,目前已步入高油价时代,甚至有专家认为,不仅仅是步入高油价时代,实际上第四次石油危机已经到来。伊朗核危机若不能以谈判方式解决,第四次石油危机的负面影响,可能较前三次更为严重。

         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期间,油价从每桶14美元到突破40美元。“如今再想回到40美元以下,可能性很小,长远来看全球能源形势趋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石油涨价的影响将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

         油价影响全面渗透

         5月20日,北京市出租车租价标准由1.60元/公里调整为2.00元/公里;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再度将柴油、汽油每吨各上调500元,北京市90号、93号、97号和98号汽油分别涨至4.76元/升、5.09元/升、5.52元/升和6.02元/升,而实行了燃油附加费的海南省,97号汽油已达6.80元/升。

         “谁知道呢,涨到8元/升也说不定。虽然出租车价格上调了,但我们压力仍然很大,现在打车人比以前明显少了,要再涨怎么办?”具有北京渔阳联合出租车公司韩美丽这样想法的司机不在少数。

         “实在是太高了,再涨就要卖车了。”私车业主们也纷纷抱怨。

         据人民网最新调查,对5月24日的油价调整幅度,认为“过高,难以承受”的占71.4%;对北京出租车价格调整,认为“全由百姓承担,不合理”的占61.1%。

         交通运输部门的反应是第一时间的直接反应,而对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影响,可能有半年至一年的滞后期。

         世界银行分析认为,国际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桶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5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国家会减少0.75个百分点。

         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如果每上涨10美元/桶并持续一年,将推动我国CPI上升0.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油价上涨将导致通胀压力加大;而对普通百姓而言,衣、食、住、行、游、娱、购等都将受到影响;对生产而言,将导致直接、间接等各类成本上升,航运交通、机械制造、建筑、冶金包括粮棉生产等各行各业都将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冲击;普通民众的“实际工资”也可能因此而下降……

         IP摩根能源研究部负责人日前指出,全球低成本原油正越采越少,原油生产的边际成本在不断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消息是,全球航空业亏损加剧;交通运输业欲提价;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直接影响汽车消费及生产

         以汽车行业为例,高油价对国内汽车业的消费结构及生产结构已产生直接影响。

       [NextPage]

         消费税调整、限小政策解禁及燃油价格上涨,综合因素影响下,小排量车的销量呈不断上升的势头。2005年,小于1.6升排量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销量的70%;而小于1.0升的微车销售增幅则高达75.7%。2006年1-4月份,1.0升<排量≤1.6升的轿车消费同比增长100.7%。此外,1.0升<排量≤1.3升的用户向排量≤1.0升微轿转移;排量≥2.0升的中高档轿车用户向1.3升<排量<2.0升的中档轿车尤其是1.6升车型转移,这两大趋势进入2006年以来更为明显。

  记者从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了解到,2006年5月,销售排前五名的品牌是哈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车主之家(www.16888.com)
备案号:粤ICP备06021273号 电信与信息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80314
深圳30年网络信息杰出贡献企业 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监事单位 深圳四川商会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