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行车开大灯;骑自行车要带头盔;小学生每学期上20课时的交通安全课;学员通过率达不到75%驾校就面临关闭。这样做的目标,是在公路上不发生任何一起死亡和重伤事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道理放在交通上最恰当不过了。近年来,本报陆续刊登了关于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阿联酋等国的交通见闻,目的就是希望能给交通管理者和所有交通参与者一些启示。5月9日至14日,本报记者又赴瑞典,感受世界上交通最安全的国家“以人为先”的交通经验。
瑞典全国人口仅有883万,却拥有470万辆汽车,平均不到2人就有一辆车。车虽多,公路上却秩序井然,万人死亡率更是低到0.79(我国的万人死亡率为9)。近50年来,瑞典死亡人数达10人以上的交通安全事故平均每年不足1次。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偶然的。
在沃尔沃汽车博物馆,这些叠得高高的椅子上的数字告诉我们系安全带的重要性:如果时速30公里未系安全带时发生碰撞,其危险性就相当于一个人从“30”这个数字的高度迎面摔下来。
[NextPage]
在瑞典,每个购买环保车的人将获得政府1万瑞典克朗(约合1400美元)的奖励,而且享受免费停车。公共交通要么是酒精再生燃料驱动的汽车,要么就是这种有轨电车。
不仅在市区,就连高速公路上也设置了大巴车专用道,以鼓励大家乘坐公交车出行。
大白天开车也要开大灯
一走出哥德堡Landvetter国际机场,我们就被眼前的奇观所吸引:烈日当空,所有的汽车却都开着大灯。我们的司机对此当然早已习以为常,他告诉记者,白天行车开大灯,早在1977年在瑞典就作为法令开始实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同为北欧国家芬兰的交通安全研究人员发现:汽车在白天打开大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这一研究成果马上被瑞典引进并列入交通法规之中。
“白天行车打开大灯,并不是为了满足照明的需要,而是为了使其他行人和机动车司机能尽早看见自己的车,使对方尽早做准备,以确保安全。”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的专家认为,人的眼睛对晃动的灯光特别敏感。车辆白天开灯行驶,可以使处在远距离或拐弯、上下坡处的行人很容易看到,特别是雨天、雪天效果更明显。瑞典的交通法规定,机动车的前灯必须与起动装置相连,因而无论昼夜只要车一发动,灯就自动打开,醒目地告诉别人“车辆在行驶中”。自从实行这项措施后,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瑞典在交通安全治理中,对“车”的管理非常特殊。除了开大灯,为了防止机动车的机件失灵引起车祸,瑞典交通法规定,凡行驶2年以上的车,必须年年进行车检。若查出机件损坏,停止使用。在公路上还时而抽查,发现没按时车检的车,勒令停车,而且还要被罚款。
[NextPage]
市区信号灯一般只有两米高
和中国一样,瑞典也使用国际通用的交通规则和信号。但这里的信号灯一般只有两米高,行人和驾车者无须仰视而行,重要路口在同一方向设立四个信号灯,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一目了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我们还能看到大街上安装了先进的电视自动交通信号机,它能统计有多少行人在人行道上等候,当行人够数时,就自动改变信号,禁止车辆通行并放行行人。
瑞典交通安全规划的重点放在降低车辆的行车风险上,加强车辆的行车速度管理:高速公路限速110公里,普通公路70公里,市区街道50公里,幼儿园、学校、市中心等特定地区30公里。为了达到限速的目的,高速公路上设有自动监测器,不管是谁,超过限速,一律受罚。在这方面一件人人皆知的事件是,1994年10月,瑞典警察总监艾里克松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