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无论是旅游景点还是购物商场,到处都是人头攒动,这也许是“黄金周”名字的由来,“黄金周”实际就是人们的“消费周”。
“消费周”的确名不虚传,以2005年的相关数字为例,当年黄金周创造的北京旅游收入达3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全市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1%;全市百货商场销售增长11.4%;连锁超市、便利店销售增长15.9%;品牌专卖店销售同比上升5.3%;手机销售额据不完全统计在5亿至6亿元之间,王府井科技广场在黄金周期间的销售额也比平时翻了三四倍。
汽车作为商品,理应也该沾到“黄金周”的“光”,各个汽车经销商在五一期间多卖几辆车,销售额比平时增长两三成都应该在情理之中。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同样是2005年的数据,作为北京车市“晴雨表”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搞了一周的“看车节”和“汽车娱乐节”,结果7天只销售了200余辆车,仅相当于平时一天的销量。
虽然时隔两年,今年的车市与2005年有着许多的不同,但“黄金周”期间的表现与当年几乎如出一辙,虽没有具体的数字分析,但仅从市场表现就可看出一二。不管是有形市场还是各品牌的4S店,消费者依然是“买的少,看的多”,甚至有商家抱怨看车的人数都不到平时的一半。“早知道是这种情况,还不如在五一期间给自己放个假。”其实有这样想法的汽车商家早就有了,去年十一期间就有好多品牌的4S店“歇业大吉”,既然卖不动车,不妨好好休息一下,来个“休养生息”。
为何其它销售行业在黄金周都生意兴隆,单单汽车行业出现下滑?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影响因素。
大环境是,国内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正趋于成熟。目前,汽车对于人们来说还是昂贵消费品,在选择上人们都会非常慎重,往往都是经过数日甚至数月的时间来考虑,在多个品牌和多个车型中进行比较,不会轻易出手。现在国内车市涌现的车型可谓琳琅满目,各车型有各自的特点,这也大大迷惑了消费者的耳目,也延长了消费者选择的时间。同时,商家在节日期间采取优惠活动的伎俩也逐渐被消费者识破,不断地降价和新车型的不断推出,已经让消费者对商家在节日期间推出的优惠措施不太感兴趣。
自国内车市井喷之后,连续3年多的车市变幻,已经让消费者多少摸索出一些规律。年底一般是购车的最佳时机,而在其它时间购车的,往往是出于多种因素考虑,有的是因为去年年底要买而未买的,有的可能是因为各方面因素考虑已经成熟,价位已经达到心里预期的等等,而因为节日自驾游而购车的命题已经不再成立。
消费者的不买账,也让商家在促销手段上有所变化。今年五一期间,汽车商家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降价促销少了,试乘试驾、汽车展示活动多了。有商家坦言:“不在乎五一卖不卖车,只是为了赚点人气,花钱赚吆喝,就为了给节后卖车打基础。”商家促销思路的变化,也加速了消费者购车心理的变化,既然节日期间没有价格优惠了,自然买车的理由也就不成立了。
大趋势是,百姓购车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人们最关注的还是汽车价格,节日卖车已经失去了其最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消费者不会再为节日购车埋单,而商家也不必再为节日卖车大费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