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车主之家 > 汽车新闻 > 人物访谈> "疯子"李书福与"狂人"徐刚
"疯子"李书福与"狂人"徐刚
2008年07月15日 11:4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朱正光 举报/纠错 手机阅读
[导读]有人说,李书福是汽车江湖的“疯子”,因为他说“要像卖西瓜一样去卖汽车”;也有人说,徐刚是汽车江湖的“狂人”,因为他说“我上任3个月,华普就扭亏为盈了”。在吉利汽车这家民营大家庭里,这两位曾经志同道合共同打江山的兄弟,恢复了从前的排序。
 有人说,李书福是汽车江湖的“疯子”,因为他说“要像卖西瓜一样去卖汽车”;也有人说,徐刚是汽车江湖的“狂人”,因为他说“我上任3个月,华普就扭亏为盈了”。在吉利汽车这家民营大家庭里,这两位曾经志同道合共同打江山的兄弟,恢复了从前的排序。

         而早于“疯子”和“狂人”渐行渐远的是吉利汽车“双品牌战略”的名存实亡。两年前,受李书福之托,作为吉利汽车试水中级车市场战略的负责人徐刚辞去了吉利集团CEO和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总裁之职,专任上海华普董事长兼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准备将华普打造成吉利汽车的中高端品牌。在吉利李书福计划中,上海华普应该利用自己的区位、品牌和历史优势,承担制造中高档汽车任务。至此,吉利汽车“双品牌战略”开始形成。

         但“土气”的华普却在初入上海便提出了“海派”口号。笔者曾直接问过徐刚:“浙江吉利口号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而华普是‘享受海派生活’,你不觉得太虚吗?”当时,徐刚的回答是“我们和吉利不一样,海派是突出我们的差异化。”

         然而,事实是跑在申城街道上的华普车几乎很少有挂“沪”打头的上海牌照,早在上海华普入市之前,通用和大众两大品牌就已在上海扎根很深,而所谓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至少从目前的消费习惯看,还是倾向于外国品牌,无论家电、手机,还是汽车。此后,没有卖好的华普车还是走上低价路线,与此同时,一直以低价示人的同门兄弟吉利却开始上马10万元以上的新车,从而冲破了双方过去划定的“分水岭”。

         这种情况下,避免内耗和理顺集团框架内的品牌定位、车型布局和价格分布迫在眉睫。“疯子”李书福攻城略地,一口气把生产基地扩大到八个,还计划把英国伦敦的黑色出租车放在上海华普生产,欲操纵如此大盘,实施集中管理,是明智做法。

         “疯子”与“狂人”曾经签下的五年之约最终被提前画上了句号。对于民企来说,屡变初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何确保“集权”后经营并协调好八大基地的“大盘”,无疑是李书福的下个难题。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车主之家(www.16888.com)
备案号:粤ICP备06021273号 电信与信息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80314
深圳30年网络信息杰出贡献企业 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监事单位 深圳四川商会理事单位
意见反馈

车主之家微信

扫二维码,随时掌握全新汽车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