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车主之家 > 汽车新闻 > 政策法规> 汽车产能调控方案出现分歧
汽车产能调控方案出现分歧
2008年07月15日 11:49 来源: 信息时报 编辑:李 苹 打印 手机阅读

        今年上半年车市的高速增长,再次引起了汽车业多个跨国巨头的注意。尽管今年3月国务院就出台通知认定汽车产能过剩,但近期以来,先后有丰田、本田、日产、奥迪等跨国品牌和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计划扩大产能,而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产能过剩的调控细节迟迟不见出台,业界专家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各界对于汽车产能是否过剩仍存在争议。

           发改委在讨论调控方案

         众多企业近期集中的扩产计划和举动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今年3月,国务院刚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一背景下。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一项调查,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消费将达1000万辆。按多数汽车生产企业投资计划来看,其生产能力可能要比预期的“十一五”末期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多一倍。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认为,去年国内汽车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5%。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由于产能过剩,2005年我国汽车整车利润同比下降了38.4%。

         因此,作为《通知》明确的产能明显过剩行业之一,汽车业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该通知指出,所有新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的生产投资项目,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现有企业异地建厂,还必须满足产销量达到批准产能80%以上的要求。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表示,《通知》只是一个综合性文件,几日后就将出台一个具体调控方案。但4个月多过去了,这一方案仍未见出台。而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目前发改委仍在讨论制定具体调控方案。

         专家认为有效产能不足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具体调控方案没有出台是因为政府、企业和业界专家各方“意见不统一”。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保持较快增长,产销259.63万辆和251.16万辆,同比增长40.30%和36.53%,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增幅尤为明显。据了解,在2005年销量前10名的企业中,除少数企业外,目前其他企业都存在着生产紧张的状况。特别是奇瑞等企业,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不少汽车企业表示,增资扩产完全是为满足市场需求,没有产能过剩的担忧。

         贾新光认为,“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症结所在。也就是“适销对路的产能不足,没有竞争力、远离大众的产能过剩”。据统计,我国目前有汽车企业117家,年产不足万辆的有90多家,这些企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因。

         新华信汽车研究部副总监孙木子则认为,目前汽车产能仅仅是有过剩的风险,但各个企业对自身产能状况都有预判,应该多通过市场来调节,而不是以行政方式干预。

[共0条评论]网友热评

提交评论0/500字

0条评论 | 查看全部>>
网络警察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好卖车 | 分站加盟
版权所有:车主之家(www.16888.com)
备案号:粤ICP备06021273号 电信与信息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80314
深圳30年网络信息杰出贡献企业 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监事单位 深圳四川商会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