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之家 新闻】就在两周前,江森自控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汽集团下属零部件企业华域汽车的全资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组建一家汽车内饰的全球合资企业。五月初,北汽集团刚刚跟西门子合资组建“北京西门子汽车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取消了外商投资零部件的股比限制。十年来,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战略发生了新变化。“外商在华新建的零部件工厂,基本以控股或独资为主,很少愿意合资的。”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表示,而这也导致在高新和核心技术方面,如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高达90%。
虽然以佛吉亚、江森、西门子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引领新一轮的合资“回流”,业内普遍认为:合资仍不是大趋势,只是零部件独资潮中的一小部分。选择“回流”到合资模式,只是因为这些跨国企业希望借助合资来获得市场,掌握主流技术的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企业,仍然选择独资扩张。
合资是获得市场的策略
跨国零部件企业找的合资对象大多是整车厂。“我们的目的是要实现发展最大化。”李京城告诉记者,在中国市场,佛吉亚已经制定了新一轮的发展计划,佛吉亚目前的主要的业务在欧洲,占总业务量的50%以上,未来亚洲市场要从目前的13%提高到15%-20%,到2018年在中国的工厂数量由现在的27家扩大到55家。
“外资零部件企业肯定要保护其核心技术不外泄,以保持其在技术上的领先性,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市场的扩张需求,最终他们会将两者结合,找一个平衡的方式。”陈文凯认为。
佛吉亚之所以要选择合资,很大程度上与其业务范围有关。佛吉亚主要有汽车座椅、排放控制技术、汽车内饰和汽车外饰四大业务板块。目前合资的部分主要以汽车座椅和汽车内饰业务为主。这两块业务相对而言对主机厂的依附性比较大。合资企业是外资公司在华拿业务的手段,虽然每次主机厂采购要公开招标,但对于旗下的合资企业,总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你如果不合资别人合资,你就没有份额了,谁获得主机厂的订单,谁就做得很大。”陈文凯认为。如江森自控之所以愿意与延锋组建一个由延锋占股70%的合资公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上汽集团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有利于江森自控获得更多的上汽集团订单。
内外资零部件正面竞争开始
“主要还是看中合资对双方的价值。”陈文凯认为,跨国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合资的同时能取得市场,而与零部件企业合资,作用并不大,这也导致跨国零部件企业与国内零部件企业合资的案例非常少。
不过,即便与整车厂合资,跨国零部件企业也主要以内外饰件为主,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强势零部件企业,选择合资路线的仍然很少。
国内某整车集团零部件负责人告诉记者,零部件企业合资股比放开后,他们受到的压力非常大,一些原来合资的企业,纷纷要求控股或独资,虽然最终碍于情面,已经合资的外方很少会撤资,但他们在中国新成立企业,一般都会采取独资的方式。
如近年来,博世先后成立的两个工厂和两个测试中心都是独资的,而包括TRW、马勒、舍佛勒、采埃孚等新开的公司都是以独资为主。
这些零部件企业坚定独资道路是因为他们拥有过硬的技术,在某些领域基本已垄断了,即便不与整车厂合资,整车厂仍会采购他们的产品。而他们一般拥有的都是关键零部件技术。这也意味着,即便部分零部件企业选择合资,但关键零部件企业目前仍以独资为主。
“合资回流现象不会成为主流,国内零部件企业与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的结果并不会因此而改变。”陈文凯分析。目前除了内饰还有华翔以外,其他包括空调系统、座椅系统、安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主要的零部件系统都是外资在做,甚至连好的缸盖等精密铸件也是外资在做。
但也并不意味着国内企业在零部件上完全没有机会。随着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越来越强大,拥有更多话语权的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多与国际零部件企业谈判的筹码。以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为了获得业务,一些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与他们成立合资企业。如长安先后与韦士通和佛吉亚成立了合资公司。
此外,中国零部件企业还有可能在新兴的领域崛起。如北汽与西门子的合资公司北京西门子汽车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电机和电力电子设备在内的电驱动动力总成,将应用到北汽S、C和L系列新能源车型上。而上汽也在新能源的关键技术“三电”进行了完善的布局,未来不排除使中国的企业掌握到新能源零部件技术。